让乡村产业与人才实现精准对接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第9期      发布时间:2023-10-17 08:59:25

强化乡村产业的人才支撑,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精准对接,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编者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人才振兴是乡村产业强的基础与内生动力,人才与乡村产业能否得到精准对接决定着乡村产业发展的质量。当下人才的规模、素质、结构能否与乡村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匹配与紧密结合?对照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还需怎样进一步发力?

筑牢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根基

      乡村产业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乡村产业的业态类型正在丰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乡村产业的链条不断延伸、潜力被持续挖掘,乡村的广大创业空间前所未有的开阔,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产业的发展,并深刻指出了乡村产业与人才的内在逻辑。他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

       农民安居乐业,业强才能富民。农民增收的渠道拓宽了,才能更好带动乡村文化、生态等方面振兴,没有好的收入,推进乡村振兴其他的工作就有现实难度。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现代的理念、技术的加持和活力的迸发,增强乡村产业的人才保障,推动乡村产业与人才的进一步精准对接,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乡村产业、人才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从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同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筑牢乡村产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这些都为在乡村形成人才、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提供了支持。

      当下,乡村产业与人才融合方面还面临一些突出的现实问题。其中,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备受关注。尤其是想要的人才不一定引得来、育得出,而引来的人才,并非产业发展所需的或可以直接使用的。产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的不对称,是阻碍乡村产业发展的深层次人才问题。

      这一不对称,主要反映在人才数量、结构与质量上。广阔乡村产业舞台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首先对数量提出了要求;其次,乡村产业的新业态与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对人才的布局又有着更细的划分。在乡村许多地区,从事传统产业的人才占据更大比例,新兴产业、营销、服务领域的人才比例较少;此外,乡村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无疑会不断“水涨船高”,朝着复合型、创新型的方向发展。

      要让乡村产业发展找得到合适的人才,让人才能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充分施展才能,就需要破解不对称的问题。

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难题

      人才与乡村产业融合对接得好不好决定着乡村产业发展的质量。记者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目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困境主要有以下方面:

       ——人才结构与乡村产业的需求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乡村人才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能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比较匮乏,具有较强科技应用转化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企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

      一些县域承接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平台不够完善,存在着企业创新平台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缺乏人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先驱性服务大平台的情况,不能很好地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赋能,导致人才创业项目落地相对较难。“我们县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小县,没有平台能吸引、留住高端人才,不能带动全领域的乡村产业。”基层的人才工作者如是说。

      ——农业投资大、见效慢,留住人才较为困难。农业产业前期投资大、见效慢,由市场、气候等问题引起的不确定因素多、风险高。

      调研中得知,近年来一些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发展了一批家庭农场、采摘园等,但由于土地流转、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农业劳动密集等原因,付出与产出效益不对称,亏损扩大,难以留住人才。发展畜牧养殖业虽然利润相对高一些,但由于各地生态环保工作压力较大,往往不太鼓励发展,致使该领域人才进一步流失。

      ——人口短缺。人口短缺是乡村产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农村的老龄化、空心化以及人才外流情况较为严重,使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某县乡村实用人才的数量为3468人,占比不足当地从事农业行业人口的2.4%。乡村青年“离农化”现象比较普遍,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约1.3万人,仅占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数的18.2%。乡村人口尤其是高素质人口的外流自然导致人才缺失,对乡村产业发展产生不小的冲击。

      ——乡村人才的选拔推荐工作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现有的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对一些“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实用人才缺乏有效吸引力,乡村人才的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一些基层地区对乡村人才选拔工作重视不够,对基层的荣誉称号进一步压减。有的评选工作被取消,致使很多优秀人才未能被发现或无意参加评选,造成乡村产业递次人才储备断线。有的认为乡村人才层次较低,申报人才工程的难度较大,扶持政策资金较少,且未纳入上级招才引智及人才工作考核,故而对乡村人才的重视不够。

      ——企业主体作用发挥还不明显,难以带动乡村产业提升。部分企业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认识不到位,人才需求不强烈。基层人才工作者反映,不少县域地区多次面向企业组织人才、技术需求调研,但有需求的企业总是相对固定、为数不多的几个。

      受市场波动及疫情等因素影响,有些企业负责人“守摊子”思想较重,缺乏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于乡村产业下一步要怎么升级、怎么发展以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思路不够清晰、目标尚不明确。有的企业目光不够长远,功利心较强,偏重于“拿来主义”,不愿意为人才培养投入成本。

以人才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益探索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不少地区在乡村产业与人才紧密结合方面有着一些较新较实的做法,值得借鉴。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人才积累。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一定要依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才能走出一条有特色、差异化的发展之路。陕西柞水木耳、广东茂名荔枝、福建武夷山茶叶,无一不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围绕特色产业,重点集聚培养了一批产业人才。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是南方红豆杉分布较为丰富集中的地区,有着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大约有原生红豆杉50余万株,从红豆杉分离提纯的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癌药物。1992年起,明溪县从对红豆杉展开育苗研究攻关、紫杉醇的提取开始,发掘培育人才,一步步走上了产业壮大之路。目前,围绕红豆杉,已经带动起了一整条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引进培育了17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基地、生产、科研、市场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此外,还依靠在上海等地建立人才飞地等柔性引才方式,实现了更多人才智力为产业所用。

      ——科技赋能、数字赋智,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借助人才力量实现传统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数智化含量。

      福建的传统竹木企业很多,竹木制品种类丰富,竹木产品制造前的竹木分拣很费人工。人才企业福建帝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运用其中,竹木分拣机器人的分拣准确率达到99%,可以替代4个人工,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福建省武夷山市通过引进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的科技特派员以及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相关领域院士,将生态理念和科技引入到了茶产业,帮助提升了茶叶从种植到采摘到加工等诸多环节的科技含量和茶叶的附加值。

      ——打造乡村产业带头人,发挥“领头雁”作用。乡村产业总要有带头人,不可能一起一哄而上。受限于受教育水平、视野认知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投入回报判断,一些村民是否有人才的引领和带动非常关键。

      贵州省赤水市于20多年前引进了非遗传承人、竹雕大师卢华英,她到赤水之后便深入研究竹雕艺术、开发竹雕旅游工艺品,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无偿授徒400余人,引导带动当地100余人从事雕刻产业。在不少乡村有着手工制造的工艺产品,发展此类产业还可以吸纳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既带动了群众致富,又保护了传统工艺,也为乡村文化传承增添了人才力量。

      ——打造共同平台,助力电商人才集聚。电商人才直播带货为乡村土特农产品的出村进城贡献了莫大的力量,平台的支撑能弥补个体户规模小、专业性较弱的短板。前不久,中央财办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建设高效顺畅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农村流通设施和业态全面融入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其中,也提到了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许多地方打造了培养、集聚电商人才的平台。如甘肃张掖选拔建立新农人、文旅、科技、乡村振兴等13支乡村振兴直播营销百人主播团,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依托特色农产品,组织开展“清橙计划”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销,提升当地电商人才技能水平;云南建水县搭建了青年电商众创空间、抖音直播基地等平台,引导优秀青年实践历练。

      ——靶向引进人才智力,精准解决产业难题。越多越多的地区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精准引进人才智力,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的实效性。山东省临沭县探索“企业+项目+人才”模式和揭榜挂帅工作机制,“点对点”化解产业发展难题,县内60余家企业与国内外11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河南省驻马店市的正阳、平舆、泌阳县分别是花生、白芝麻、香菇生产大县。着眼于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当地采取市科技局、市农科院专班推进的方式,先后引来“小麦院士”陈剑平、“食用菌院士”李玉、“花生院士”张新友、“番茄院士”李天来等,对农产品生产难题逐一突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本土拔尖人才“出圈”
下一篇:武汉江汉:数字赋能人才服务 精准助力人才成长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