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如何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2022年第5期      作者:西华大学 龚翠艳      发布时间:2022-05-07 08:34:48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是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因为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有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本文进行了一些探讨。

                                                                                   ——编者

 

      新型研发机构是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为主业,由多元化主体投资,进行市场化运行的独立法人单位。广义上的新型研发机构指传统体制以外的具有研发性质的单位,包括政府、事业单位、企业、行业协会、社会机构等组织或个人建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研发机构。狭义上是指符合国家以及所属地相关部门文件规定,完成备案并且通过编办审批成立的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最早出现是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的市场化尝试。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高校要通过试点建设一批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型研发机构。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大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既有政府集聚人才,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政策引领,又是传统科研机构突破体制边界,实现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同时,它的出现还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产业升级换代的客观需要,是各类人才自我发展、建功立业的新平台。

二十多年间,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迅猛。截至2020年12月,全国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已超过2000家,有2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将新型研发机构定位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发展平台,赋予其集聚高端人才、自主培养人才、塑造人才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使命。 

      具有人才涵养比较优势

新型研发机构兼具人才引进的磁力性、人才聘用的多样性、人才使用的灵活性、人才激励的有效性,因此,其在人才涵养上具有较多的比较优势。

因为具备独立法人的市场主体地位,新型研发机构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制约传统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了两个“多元化”: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和多元化的人才管理机制。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推动了科研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有效激发了研发单位作为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而多元化的人才管理机制,尤其是其自主化的聘用方式则能够更加灵活地聚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人才,有效吸纳海外人才。

多元协同、多渠道汇集的人才投入

由于是多元主体投资共建,多数新型研发机构在资金投入上实现了多元化,既有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前期注资,又能持续引入社会资本、产业资本。除了资本的硬性投入外,投资方和共建单位往往还对人员培训、研发合作、管理服务、资源共享等进行软性投入,使其得以实现早期快速发展。人才进行研发需要高质量的科研要素投入和高水平工作平台的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多元投资主体和市场化运营为灵活引入这些提供了有利条件。

灵活聘用、渠道拓宽的人才引进机制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独立法人机构享有灵活用人的政策优势。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方面,不受传统科研机构编制、招聘指标的限制,简化了繁复的招考流程。高度的引才自主性体现为:

——人才识别自主。对引进人才的识别上可以独具慧眼,破除引才“四唯”。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很可能会将有个性、有创意、有棱角的创新人才淘汰出局。新型研发机构的进出体制相对灵活自由,在引才上有足够的“试错”空间,可以大胆采用自主标准引进真正需要的人才;

——人才待遇自主。新型研发机构在高端人才科研经费使用、人员薪酬分配制度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专门规定,要创新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赋予其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通过高薪酬、成果回报、股权激励等市场化引才方式,新型研发机构在引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有柔性引才优势。能够更便利地搭建专家智囊使用机制,提升高端人才和关键人才的事业参与度。有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实验室柔性引进人才的比例达到了50%,他们通过兼职、双聘、各类委员会、博士后项目、合作项目等多种形式提高人才的实际使用效能,以更经济、更灵活的方式推动研发事业发展;

——引才渠道自主。具有更加便利地引进国际人才和产业人才的比较优势。新型研发机构无编制、无级别的特性,在对接各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国外高校企业等机构的时候更为方便,这也使他们在引才上,获得了有别于体制内科研机构的新途径。

单位自主的人才使用和评价方式

实现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衔接。新型研发机构是“产学研”桥梁,可以身兼研究发明、技术创新、市场转化、项目孵化等科技服务功能,比传统科研机构更接近产业,能更有效地对接市场规则。

实现了研发端、试验田、产业端的对接。研发平台是研发人才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新型研发机构能直面实际产业需要和社会需要、汇聚各种资源,既为研发工作提供“试验田”验证研发成果,又在实践中获得新的发展资源,淬炼科研感悟,提升工作获得感,获得持续不断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增强人才研发动力和活力。

实现了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新型研发机构或可以利用其体制便利,领衔建立同行评价机制。同行评价是国际通用的人才评价重要方法,它打破了资历、职称等“光环”对人才的固化评价,增强人才使用和评价的自主性。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大量采用同行评价模式,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遴选的独立研究者无需项目申报,研发成果邀请国际同行做书面评估。专家评价能更科学地衡量人才及其成果的科研价值,规避“外行指挥内行”的行政化科研管理模式。

营造了潜心研究和专业管理的环境,有利于帮助人才充分实现人生价值。较高的自主度、自由度可以增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可以做“减法”,以项目团队为单位的自主管理机制,去除繁琐的行政事务枷锁,为人才潜心研发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做“加法”,让一些兼具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的人才深度参与到理事会、委员会等管理团队,为人才自我管理、多维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存在发展瓶颈与潜在风险

尚未形成比较稳定的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一柄“双刃剑”,一旦模式固化、僵化,有可能产生某些阻碍,而模式尚未形成则可能导致创新特征不够鲜明,竞争力不够稳定。新型研发机构仍然在传统体制与市场发展的夹缝中摇摇晃晃地寻求突破。从自身定位上看,新型研发机构不是传统科研要素的重新组合或整合,而是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过程中所缺失的市场角色补位。有的新型研发机构还在传统引才用才模式框架内运作,延续行政化的科研管理思维,还没有将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发挥好,造成资源浪费和竞争内卷。同时,有些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上过度依赖政府或原生单位支持,长期下去可能导致持久发展乏力,如果长时间无法实现自给自足,有些机构甚至面临创业初期资助红利停止后的生存危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本质上是科研生产市场化的积极尝试,当前依旧处在探路阶段,需要持续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不断实践中找出一条适合发展的新路子。

尚需探索多元决策与有效管理的运行机制

新型研发机构灵活的体制可以有效地将投资方代表、专职管理人员、科学家、骨干技术员工等多元主体吸纳到决策层中,具体体现为“理事会制度”或“专家顾问制度”等管理形态。这既是新型研发机构的一大优势,也是目前发展尚不充分、存在潜在风险的地方。

多元的管理主体可能带来战略分歧、决策程序复杂和管理分化等问题。一是惯性思维的影响。出资单位在管理决策上有相应权利,主要投资管理方对战略制定和高级管理人员任命有较大话语权,可能会将原有经营管理模式迁移到新型科研机构中来,惯性思维影响机构人才管理基本方略;二是群体决策的弊端。不同管理决策群体产生分歧时,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如何协调各方职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多元化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需要关注与尊重科研规律与成才规律

科研活动是特殊的智力劳动,需要长期、专注、稳定的投入,需要给予科技人员足够的耐心和充分的信任,需要充分尊重客观的科研规律。新型研发机构的产生和发展有多方因素的推动,难免出现各种回应性反应。有的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回应政绩,相关推进难免存在急于求成的成分;有的新型研发机构直接引入成功企业的绩效管理,以获取快速资金回报或科研业绩成果为目标,导致科研人员绩效压力过重,机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堪忧。如何既回应相关决策、投入与管理方面的期待,又尊重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进行调整与平衡的重要问题。 

     要拓展人才发展新思路

求同存异,不断创新,实现有层次有差异的发展

由于新型研发机构具有多重背景、多种样态、多层目标的特点,因此为所有新型研发机构设置统一的发展路径是不切实际的。从发展目标上看,有的着重科研成果转化和市场化的技术服务,有的以基础研究、国家重大战略、社会事业等有公益性质的科技攻关为主。市场化的科研,以研发为产业,以技术为商品,短期可能盈利并实现自收自支。公益性研发则需要长期投入,需要成长成熟的时间和空间。创新突破往往在个性化、包容性的环境中孕育,新型研发机构要尊重客观差异,以差别化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广泛参与,激励人才不断创新。

系统思维,协同提升,共建人才友好型创新生态

政府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行政辅助是新型研发机构在资源集聚期、机构初创发展期的关键助力。在初创期后,新型研发机构必然面临以科研要素投入和资源合理调配为主的内涵发展期,行政命令和物质投入对发展的刺激减弱。这就要增强联合与协同,实现以研助产、跨界创新,紧跟市场需求和产业需要,积极和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联合协作,为人才搭建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和合作研究项目平台,自主组合和选择资源,实现科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正视现实,扬长避短,切实发挥人才发展平台作用

新型研发机构既要清晰了解发展环境与竞争态势,也要清醒认知所肩负的使命担当。要充分利用好市场机会和比较优势,加大改革探索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健康发展新格局。要用好用足各类资源,完善人才发展相关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好多元协同的新平台新效能,充分集聚人才,有效使用人才,以人才健康发展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
下一篇:“订单式”培养:为人民公司选育人才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