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面对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制度竞争优势,把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引领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势。
完善党管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充分体现了党管人才原则。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所未有,事业发展和政策创新为人才营造的条件前所未有,人才对我国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我国人才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也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我们才能从体制和制度上解决人才优先发展问题,才能用党的方针政策激发广大人才创造活力,才能以改革创新推动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
对标新时代人才工作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强人才工作政治责任,把牢人才工作正确方向,完善党管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提高人才工作的决策力、推动力和执行力,确保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落实落地,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发挥组织优势、压实工作责任来实现党的领导对人才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
强化思想引领。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要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目标,把党的宗旨和党的事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开发和管理使用全过程。新时代,重点是要从思想上政治上加强对人才群体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教育引导广大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把广大人才集聚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
发挥组织优势。进一步强化“一把手”抓牢“第一资源”的意识,面对人才重大问题时必须形成党委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处室全力抓的阶梯责任制。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人才工作战略思路、制定总体规划、统筹重要政策、策划创新工程等方面,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等。
压实工作责任。用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调动相关职能部门和重点单位推动人才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人才工作“一盘棋”合力。推行“账单式”工作制度,建立“权力、责任、任务”三个清单,通过年初“明账”、平时“对账”、年底“结账”,抓好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落实到点的任务落实制度,以及建立事前沟通、事中通报和事后反馈的工作报告制度,进一步压紧压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
牢牢把握“五个抓手”
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要牢牢把握“五个抓手”。
——完善党管人才组织体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列为两个着力点之一。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地方党委“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统筹协调有关方面共同参与和推动本地区人才工作”,中央组织部和各地组织部“负责人才工作的指导协调和人才的联系服务”的相关职责。充分发挥党管人才制度优势,首要的就是要完善党管人才的组织体系。
不断完善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明确了要形成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管人才制度优势,首先要完善党管人才的组织体系,配强工作力量,完善人才工作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机制。但在实际中,有些地方的人才工作领导机构配备有些弱化,需要进一步补齐配强人才工作力量,承担起对人才发展事业的领导职能。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领导的权威,重大人才发展事项要报党委(党组)审定,确保党在人才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健全集体决策程序。党管人才是统揽而不是包揽,集体决策要着眼于人才工作中的宏观性全局性事务,解决好关键性长远性问题。加快探索“党管人才”方式上的创新,引入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党委联系专家制度等来保证科学决策的有效性。
目标引领工作实效。坚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将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评议制度,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反映人才意见和要求,破除制约人才聚集、成长的体制和制度性因素,放活、放开各类人才政策, 给人才“松绑”,释放“人才红利”。
——促进党管人才协同联动。必须增强人才协同治理能力,合理划分各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打造权责明晰、多级联动、横纵打通的高效人才协调机制,构建协同联动新体系,促进党领导的核心作用、政府与人才主体的主导作用、社会力量辅助反馈作用统一结合,形成科学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强化统筹协调。要明确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政府人才发展管理职能部门、人才使用单位等的职权职责。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推进人才发展规划、政策、目标一体化,实施统一监管,打破部门、层级、地区限制。横向层面,要扩充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与经济项目、各类人才紧密联系单位纳入到地方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在纵向层面,要完善人才工作联络组织体系,强化人才工作的日常协调服务职能。在强化人才工作联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社会力量、依托最新人才管理理念等参与人才管理与服务工作中。通过建立集中会商机制,拓展管理端、执行端各级人员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遇到的政策性障碍,以及重大人才项目、重要人才政策实施和重点人才平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接地气的同时团结人才、添活力的同时凝聚人才。
加快信息共享。加快整合人才资源,探索以统筹共谋、信息共享、队伍共建的方式提升人才协同工作效率。不断巩固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成果,整合各系统、各部门的人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的以组织部门为牵头单位、职能部门为具体执行单位的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分类的人才信息平台,实现各系统、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资源共享;打造开放共享聚才引智平台,增加创新型人才有效供给。
——激发党管人才服务活力。坚持市场化方式、社会化参与、国际化视野和法治化思维,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
坚持市场化方式。坚持遵循人才供求规律、人才“有进有出”原则、人才竞争国际化理念,努力贯通“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队伍,贯通国内外人才队伍,营造天下英才竞相汇聚、蓬勃涌现、自由竞争、开放发展的市场环境。
坚持社会化参与。推动政府角色定位从“前台”向“后台”转变、从“操作”向“监管”转变、从“政策”向“环境”“生态”转变。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环节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专家、学会、协会等的联系人才、服务人才的作用,积极引导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探索政府人才工作部门与公共机构、民间组织、私营单位等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模式。
具有国际视野。大力构筑全球人才发展的战略高地,建立国际化人才配置枢纽,打造世界级人才发展平台,形成接轨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开发制度,提升全球智力资源利用能力,争取国际人才竞争优势。
坚持法治化思维。大力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人才治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环节的法律法规体系,及时将成熟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为集聚、使用天下英才提供法治保障环境,依法保障人才权益。
——强化党管人才督查反馈。要强化人才工作的督查,坚持对人才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全链条进行跟踪监督,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工作履职到位。
实施重点工作追踪访查。建立人才重点工作联系督查制度,组织部门要加强与人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对重大的人才工作、重点单位、重要活动要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做到随时掌握情况、反馈信息、进行指导。同时,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自主地展开调查分析、作出评估、提出建议,促进对人才重点工作实施绩效的客观公正评价。
健全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人才工作激励清单和问责清单,对发现的创新举措和鲜活经验给予宣传通报表彰,以点带面,推动政策落地。
——推动党管人才技术赋能。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加快“技术赋能”。
数字化引领。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贯穿到人才发展治理全过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人才发展治理机制、方式、流程、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抓好信息采集和平台建设工作,围绕人才需求、业务协同,实现全方位的赋能,持续拓展人才工作的应用场景,使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服务等各个环节无缝对接紧密相连,提升人才发展治理现代化水平。
发挥数字人才链效益。将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到数字人才链,高度重视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金融链深度融合。通过数据赋能、技术赋能策略,不断提升人才发展治理效率、人才工作运行效率、人才发展治理整体效果。促进人才发展治理技术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人才国际开放体系以及人才空间治理等领域的全面应用,提升未来人才发展治理绩效大幅跃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央深改委会议: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下一篇: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