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档案馆:浅谈挖掘保护、传承利用 红色档案资源的途径 ——以随州市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利用为例
来源:随州市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4-02-04 11:01:28

  随州是一片红色热土,境内红色资源丰富。从1925年建党起,直到全境解放,革命斗争从未间断,曾是鄂豫边区中心区域和指挥中枢,又是新四军第五师的建军之地,先后有八千多随州儿女光荣牺牲在这块土地上。如何将丰富的红色资源、浓蕴的革命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利用,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是新时代赋予档案部门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课题。围绕这一课题,9月至11月,笔者深入广水市档案馆、广水市革命教育纪念馆、随县档案馆、随县红色记忆展览馆、曾都区张畈戴家河随南军政办事处旧址、何店枣树娅无名烈士墓和皂树娅战斗遗址、万店南梁家湾猴子洞和王家窝子惨案遗址、白家凹子战地医院等现场调研,走访了万店抗美援朝老兵李某发,聆听亲历者及后代追忆往日战斗史,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色档案资源基本情况

  (一)各地馆(所)藏红色档案资料情况

  随州共有4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分别为随州市档案馆、随县档案馆、广水市档案馆、曾都区档案馆;有影响力的革命历史教育场所有19个。随州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121503卷,164638件,资料9708卷册。其中红色档案25卷(文书档案18卷,实物档案7件),红色资料330卷(册),占馆藏总量0.24%。主要有革命历史档案、革命历史资料(烈士名册、原新四军第五师资料)以及豫鄂边区建设银行货币和名人题词等。其中1984年10月李先念同志为随州洛阳九口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和黄春庭烈士墓的两幅题词,被市文物局评为三级文物。随州市本级影响力大的革命历史教育场所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固定展览,位于随州市规划展览馆内,展陈资料大部分为省档案馆提供,小部分由市档案馆提供,均为复制件。

  随县档案馆截止2021年底,馆藏档案115142卷,32815件,其中红色档案40余件,占比不到1%,均为省档案馆复制件。随县现存革命历史教育场所有8处,随县红色记忆展馆、祝林店革命历史纪念馆、河源店革命纪念馆、大洪山革命陈列馆、随西红色革命纪念馆,张体学纪念馆、随县红军展陈馆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展陈馆。展陈资料均为省、市级档案馆复制件或网上搜集而来,河源店革命纪念馆内实物租借于钟祥市烈士纪念馆。广水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95647卷(册),红色档案占比不到1%,主要是文字图片资料。广水市有影响力的革命历史教育场所有4处,广水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碑)、广水市吴店镇尹家湾革命旧址群、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油榨桥党史廉政教育基地、广水市应山办事处八一社区红色教育基地,展览图片均为复制件,实物真实性无从考证,存有原版革命历史图书资料3册。曾都区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6569卷,图书资料4621册。馆藏革命历史资料折合480卷、图书726册、录音5条、录像13个,照片330余张、电子资源30余条,占馆藏总量约为14%。形成时间为1919年到2023年,记录了革命先烈和曾都区各地的红色活动,保存价值高。革命历史资料来源于单位和个人征集,真实程度有待考证,因年限久远纸张发黄;图书来源于个人和相关单位捐赠,保管完好;照片、录音、录像均为现场调研时拍摄和征集。曾都区有影响力的革命历史教育场所有6处,新四军第五师九口堰纪念馆、新四军第五师九口堰纪念园、新四军抗大十分校旧址(洛阳镇胡家河胡氏祠)、新四军五师15旅及随南县政府驻地旧址(何店镇谢店村一组万家河)、杨玉麟故居(府河镇)、随州革命历史陈列馆。其中杨玉鳞故居展览的实物均为杨玉鳞生前活动原件,照片有少量翻拍件。其余场所的红色档案占比微小。

  (二)各地红色档案资源保管保护情况

  各地综合档案馆为加强红色革命历史档案资料的保管保护,不断完善馆库设备设施,不断推进馆藏红色档案资源数字化工作。随州市档案馆于2018年已完成馆藏25卷革命历史档案的修复和数字化。随县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虽为复制件,但均已数字化。曾都区档案馆馆藏并无革命历史档案,但革命历史资料也于今年9月开始进行数字化。各地革命教育场所均有专门机构从事展陈档案资料的管理,但没有按照档案资料相关规范进行整理、编目。又因机构、人员变动及经费问题,个别展馆存在脱管现象。

  (三)各地红色档案征集、开发、利用情况

  1.红色档案资源征集情况。随州市档案馆制发《档案史志资料征集公告》,每年于国际档案日现场发放参展人群,扩大宣传范围。通过民间线索有偿征集解放战争时期随州红色档案资料28件,均为1948年至1949年间中原局、江汉区委、江汉行署、江汉军区、洪山县委转发及印发的文件,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发行的边币2枚和中州币3枚,对深入开展随州地区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研究,丰富馆藏红色资源都具有较高价值;接收个人无偿捐赠抗战时期日军绘制的安居镇地形图,是一份见证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曾都区档案馆征集曾都区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拍摄的《追寻五师足迹,铸就铁军精神》短视频,铭记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精神。随县档案馆征集《张体学在随县纪念馆》短视频,宣传档案价值,传承红色基因。广水市档案馆完成两部党史书籍的征集,丰富了馆藏红色档案资源。

  2.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情况。随州市委高度重视红色史料编研开发工作,首选39名专家顾问组建红色智库,智库由随州市档案馆负责日常运行工作,目前已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背景下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42个课题研究,开发《北上先锋--英雄红25军》等15个精品课程。随州市档案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编纂出版《随州党史百年大事记》。为充分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随州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编撰出版《中国共产党湖北随州历史》(第二卷)。曾都区档案馆组织编纂出版《曾都革命史宣传画册》,手绘稿200余幅,以图文并茂形式生动再现曾都人民革命斗争的宏伟画卷。

  3.红色档案资源利用情况。随州市档案馆充分利用馆藏红色档案史料,为大洪山红色美丽村建设、黄鹤楼酒业党建馆随州党史版块提供丰富史料;挑选200道题作为随州党史知识题库,服务全市“学党史·促党建·喜迎二十大”党建知识竞赛。随县档案馆以随县红色记忆馆为主阵地,持续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已接待1800余人次,2022年申请为县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开展“党史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定期通过“村村响”讲述随县党史小故事和红色经典歌,将党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广水市档案馆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吴店镇、城郊街道办事处,推动吴店镇尹家湾革命纪念馆、城郊油榨桥党史廉政基地长廊建设展示工作。曾都区档案馆近年来红色档案资料为多方借阅利用,有效发挥了红色档案资源存史、资政、育人功能。

  二、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高。各地综合档案馆及革命历史教育场所保管的红色档案资源载体形式较为丰富,有纸质、实物、音像档案和口述史等,但是总体数量偏少,纸质档案以外的其他载体档案更少,更多红色档案资源散存在民间,而群众对于红色档案资源的保护和收集重视程度不够,概念模糊,造成档案资源的大量流失;也有因个人原因不愿捐赠,主动性不强,且大多数档案资源需有偿征集,各地综合档案馆没有此项专门经费,制约了征集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精品意识不够强。各地综合档案馆及多个革命历史教育场所推出了不少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成果,但是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精品并不多。开发方式单一,基本以编研和展陈为主,研究开发重点主要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可能导致编研成果与社会公众脱节,而展馆仅提供讲解员叙述,缺少沉浸式真实场景体验,导致参观者浅尝辄止,无法真正受到警示、教育和启发。这些都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紧密连接不够,从而限制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成效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受众覆盖不够广目前全市综合档案馆有4个,有影响力的革命历史教育场所有19个,馆(所)藏红色档案资源各有特色,但资源分散,互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全市红色档案资源不能互通共享。且红色档案资源展现形式单薄,深度不够,一般都是随州本地单位、学校组织为主,覆盖人群存在重复,甚至有部分公众一年观看多次的情况,自主参观、外地参观少之甚少。

  四是人才队伍不够强在新技术条件下,档案资源挖掘保护、开发利用从内容到形式都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成份。而全市档案队伍中“半路出家”人员不少,档案人员以档案专业背景为主,掌握新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几乎为零,在复制拍摄、口述史记录、网络宣传等方面,无法与现代化技术和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导致红色档案资源挖掘开发利用工作推进乏力。

  三、探索红色档案资源挖掘保护、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有效宣传,提高档案意识。一是发挥新媒体优势。结合“互联网+”新模式,在“随州发布”“云上随州”“随州网”等平台举办有奖知识答题、网络主题征文、推送档案系列专题片等相关活动,形成档案宣传工作新格局,营造知档、学档、懂档、合法用档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发挥主阵地作用。持续在档案馆查阅大厅和国际档案日活动现场发放《档案史志资料征集公告》《馆藏档案利用须知》《档案法》漫画册等,让广大群众了解档案法,将档案工作宣传送进千家万户。三是强化档案征集力度。积极争取专项经费,采用无偿和有偿、传统与网络、翻拍与复制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集散存在民间或个人手中的红色档案资源,切实提高征集的数量和质量。

  (二)整合各方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建立全方位高规格展览。建议由随州市档案馆牵头,多部门配合,依托随州市档案馆新馆,深度整合和挖掘全市红色档案资源,进行专题红色文化展馆建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布局提升红色展馆展示水平,形成规模效应,从而保护红色档案资源,传承随州红色文化。不断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与党校或知名理论工作者合作,开展针对性研究,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研究,使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生动的“活”教材,奋斗的“加油站”,同时还可以转化为纪录片、舞台剧、出版物等红色文化产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产品的续力不断,有效适应社会新需求的变化,让研究不再成为自娱自乐。

  (三)创新开发方式,实现现代化传播一是创新表现形式。分析社会群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挖掘红色档案资源中平民化、生活化、乡土化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随州红色故事讲得具体、生动、形象。二是务求育人实效。增强红色档案教育针对性,以社会实践活动、沉浸体验式项目为载体提升育人实效,增加知识性、教育性和互动性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加以宣传推广,打造成教育首选实践品牌。三是利用现代手段。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快捷性、互动性、交融性等特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传媒手段使红色档案资源活态化、立体化、大众化,扩大其可观感和受众面,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其现代化传播。

  (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壮大专业人才。可采取交流、外聘、引进等方式,壮大红色资源管理人才队伍。二是聚焦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参加国家、省档案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选派到省及先进地区相关部门跟班或专门院校短期脱产学习等方式,切实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三是聚焦信息建设。整合技术力量,建立全市红色档案资源专题库,实现全市红色档案数据的科学整合和实时共享,化被动为主动,提供与时俱进的红色档案资源服务,讲好随州奋斗故事,切实发挥红色档案资源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供稿人:罗方、许娣、熊刚、周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做以百姓心为心的年轻干部
下一篇: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