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机关各支部写作“尖刀班”及成员每周供稿(用稿)情况汇总表(第十期)
来源:随州组织网      发布时间:2024-10-11 15:52:25

(2024年7月23日-10月8日)

单  位 供稿(用稿)标题 供稿人 小计(条)
一支部写作“尖刀班” 湖北随州:深化组工干部“培基”工程  调研储备  育强用好(在《中国组织人事报》10月10日刊发) 秦学伟
吴禹熹
5
在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组织担当 秦学伟
吴禹熹
湖北省随州市:实施“培基”工程,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 秦学伟
吴禹熹
湖北随州:以全链条管理发挥公务员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李将鸿
吴婷婷
以“网红”之形谋“长红”之实  李将鸿
吴婷婷
二支部写作“尖刀班” 构建“四化一综合”考评机制  持续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在《党员生活》2024年4月下刊发) 董蒙蒙
徐良毅
9
随州市坚持系统观念完善知事识人工作机制 董蒙蒙
徐良毅
随州市:以督考联动促知事识人(在《党员生活》2024年2月下刊发) 苏小鹏
随州市认真做好政绩考核“加减法”提升考核工作质效 苏小鹏
强化结果运用,立好考核“风向标” 苏小鹏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  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张瀚云
马国良
围绕“三个聚焦”打好政治监督“组合拳” 但 翔
马国良
随州市“三分三提”  开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新局面 林雯雯
湖北随州探索“三级培训”工作法扎实提升管档队伍业务水平 林雯雯
三支部写作“尖刀班” 风口乘势田园缤纷(在《党员生活》2024年8月下刊发) 尚 勇 10
村集体“共享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党员生活》2024年9月上刊发) 尚 勇
先锋本色|姚书记的“新农活”(在《党员生活》2024年9月上刊发) 尚 勇
耿现超
刘雍林
一叶兴一业(在《党员生活》2024年9月中刊发) 尚 勇
“菜篮子”端出一桌好菜 随县安居镇升级蔬菜链 带动1.5万名群众增收(在《湖北日报》2024年8月2日上刊发) 尚 勇
随州市:以“两派两聘”引导各类人才回流农村 回报家乡 尚 勇
耿现超
随州市:推动800多个村党组织争优“创星” 耿现超
随州市:党员教育视频拍摄使用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 陈 浩
湖北省随州市“四个常态化”建强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 耿现超
刘 路
湖北省随州市“三派两聘”引导各类人才回流农村回报家乡 耿现超
刘 路
四支部写作“尖刀班” 随州市依托高层次人才协会打造专家智库(在湖北组工信息20240702期刊发) 范 邹 3
湖北省随州市着力提升年轻公务员专业素养 王 鑫
湖北省随州市结对帮带工作助力新录用公务员能力提升 王 鑫

一支部写作“尖刀班”:

湖北随州:深化组工干部“培基”工程

调研储备  育强用好

  近年来,湖北随州市委组织部持续深化组工干部“培基”工程,着力打造模范部门,锻造过硬队伍。

  部领导带队赴79家单位开展专题调研,通过随机出题、深度追问、无主题谈话等方式,了解掌握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干部96名,纳入组工后备干部队伍库。优选38名年轻后备干部参加年轻干部常态化研讨班封闭集训,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一线调研、主题研讨、互动交流等方式,挖掘优秀年轻干部9名,实施重点跟踪培养。

  聚焦重点组织工作,举办16期组工业务大讲堂,邀请系统内外懂政策、懂经济、懂业务的优秀专家和干部,与部机关干部同台竞技、相互交流,推动以学促进、知行相长。组建4个“写作尖刀班”,从全市组织系统挑选20名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导师,开展结对帮带。

  每年评选一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在一定范围通报表扬。对连续考核排名靠前、各方认可的组工干部,在评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近3年来,先后提拔重用19人、晋升职级17人。对连续考核排名靠后、群众基础较差的干部,给予谈心谈话、重点提醒或组织处理,做到凭实绩用干部、以实干论英雄。(供稿人:秦学伟、吴禹熹)

 

在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组织担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时代蓝图,对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把准组织定位,发挥组织优势,强化组织担当,坚决扛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组织使命,以走前列、作示范的工作要求和实际行动,为纵深推进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持续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机制,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定期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读书班,分级抓好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培训。建立经常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将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纳入“三会一课”教育学习内容,同时聚焦党政机关、国企、高校、医疗、金融、执法等关键领域开展纪律教育专题轮训。认真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第一议题”制度、专题党课制度,对标省委模式,创新举办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随州篇章专题培训班,举办共同缔造、城乡融合、流域治理等专题研讨班,推动党员干部不断把理论武装成效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行动。

  二、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干部抓改革的积极性。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把领导班子配优建强、把干部队伍管好用好,不断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制定落实《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化一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研究出台《激励干部敢闯敢干担当作为的意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措施》《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等“1+2”配套文件,健全完善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有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督促引导领导干部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推动严管和厚爱辩证统一、互促共融,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过硬。加强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发挥党组织再组织功能,把每个居民纳入一个或多个组织,让每个人在各类组织中有其位置、尽其职责、享其成果。制定出台《全市“五星级”村党组织创建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机制性文件,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得到及时回应。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加强权责下放、资源和力量下沉力度,制定乡镇(街道)权责清单,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四、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强化协同联动,消除政策壁垒和体制障碍。建设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实施“公聘民用”引才模式,出台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管理办法,在设立驻外招商联络处的基础上,加挂“随州市驻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牌子,负责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健全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实施企业发展“掌舵人”成长支持行动、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行动、专业技能“排头兵”提质行动等三项行动,持续提高重点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广泛组织开展“爱才育才企业家”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旗帜鲜明地让各层次、各工种人才都有荣誉受尊崇、有地位得褒奖。以深入开展降低企业用人“二次培养”成本调研为切口,精准识别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完全匹配的根本性原因,逐步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推进高等教育体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协同配合、有效衔接、系统集成。(供稿人:秦学伟、吴禹熹)


  湖北省随州市实施“培基”工程,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五学联动锤炼政治能力。开展部务会领学、中心组深学、党支部促学、党小组督学、组工干部自学的“五学链动”模式,推动组工干部提升政治“三力”。“导师帮带”强化思维能力。以党支部为单位,组建4个“写作尖刀班”,从全市组织系统挑选20名经验丰富的组工干部,担任尖刀班“常任导师”,与组工干部结对帮带,助力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组工讲堂提升实践能力。聚焦重点组工业务,举办17期组工业务大讲堂,邀请系统内外懂政策、懂经济、懂业务的专家学者传经送宝,推动年轻干部以学促进、知行相长。(供稿人:秦学伟、吴禹熹)


  以“网红”之形谋“长红”之实。村支书化身“网红”直播带货是“流量”经济下基层发展的积极尝试,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关键是要因势利导、重心向下,做实乡村发展“大文章”。要谋乡村发展之实。树牢正确的政绩观,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人文特色、基础条件等发展实际,以“网红”直播带货新模式整合乡村发展资源,激活产业发展、文明善治、乡村建设等新动能。要谋村民增收之实。把村支书“网红”流量变成村民“土特产”订单增量,引导村民当好“新农人”,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村民享受更多“流量”红利。要谋基层减负之实。加强技能培训和制度保障,坚决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严防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造成新的形式主义。(供稿人:李将鸿、吴婷婷)

 

  湖北随州:以全链条管理发挥公务员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中心大局持续发现储备,综合考核考察、日常表现、群众评价等方面情况,将180余名优秀公务员、20余个优秀公务员集体纳入储备库。聚焦示范引领梯次评选奖励,通过定期奖励和及时奖励等手段,近三年记嘉奖及以上奖励4000余人,择优推荐12名个人、6个集体遴选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搭建平台载体促进作用发挥,依托联系社区、服务窗口等设置示范岗20余个,在曾都区城郊法庭、广水市十里派出所打造2个先进典型服务群众示范点,开展先进典型服务群众日活动70余次。坚持规范有序强化跟踪服务,建立工作台账,将公务员先进典型纳入党校讲师库,开展“青蓝帮带.师徒结对”活动,建立结对团队50余个,每半年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将严管作为最大的爱护。(供稿人:李将鸿、吴婷婷)


二支部写作“尖刀班”:

 

构建“四化一综合”考评机制

持续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突出政治标准、事业导向,持续锻造堪当先行区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今年以来,随州市坚持把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突出高素质专业化这个根本性要求,以构建多样化考核、常态化调研、立体化评价、科学化建库、综合考量运用“四化一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运用系统思维统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聚焦多样化考核,考出真功真绩。干部考核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干部素质、能力、贡献的重要手段。坚持以健全完善督考联动机制为抓手,围绕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严格落实督考联动机制,将省定指标、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市级专项攻坚工作等作为考核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精准化考核;按照县域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市直部门履职分工情况,实行差异化考核;结合部门职能、工作职责,划分党群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业和执法监督等不同类别,实行科学化考核。采取“专项督考”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方式,分层分类考核,降低频次,提升质量,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聚焦常态化调研,查出实际情况。坚持把常态化调研作为掌握市管领导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一贯表现的重要手段,把调研结果作为动议研判干部的重要参考,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聚焦年龄结构较老化、学历结构待强化、专业结构需优化等方面问题,以配强班子、建强队伍为目标,将市管领导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年轻干部及党外干部情况作为专题调研的重要内容。探索开展无任用调研。精心设计“共性+个性”谈话提纲,通过随机出题、深度追问、无主题漫谈、实地查看等方式,经常性、立体化、多角度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活情况。通过“八个既看又看”等方式,发现掌握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攻坚型、专家型、紧缺型、骨干型“四型”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和党外干部,了解掌握一些“躺平式”“侧卧式”干部。

  聚焦立体化评价,评出优劣典型。坚持多维度知事识人,结合“三评三比”方式,通过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五个维度,立体化评价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评价比能力。分管市领导对市管领导班子和单位主职、市管领导班子主职对班子成员进行评价排序,比出能力高下。班子成员互评比担当。市管领导班子成员(同级干部)相互评价排序,比出担当作为。服务对象评价比实绩。单位中层正职、“两代表一委员”对市管领导干部进行评价排序,比出实绩成效。突出点线面贯通,吸纳各方意见,对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表现“量化赋分、分线排名”,以干群口碑评出班子和干部实绩优劣。

  聚焦科学化建库,绘出全息投影。干部队伍建设要建在平时、用在关键。分类建档。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打造升级“班子运行模块+干部信息画像+干部监督预警”三位一体知事识人智慧人事系统,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档案、干部个人信息档案、干部监督档案等“三类档案”,全方位、多角度掌握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动态。建模管理。科学设置、有效嵌入领导班子运行分析指标,充实完善市管领导班子考核、调研、评价以及日常了解等情况,形成模型化管理。立体画像。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各归口科室全面收集全市领导干部信息资料,定期动态更新,形成干部的全面画像。清单扫描。构建纪检、组织、信访、综治、公安等部门信息互通的大监督格局,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实时掌握干部负面清单,探索建立“红黄绿”三类干部名单。

  综合分析研判,用出清风正气。用好多样化考核、常态化调研、立体化评价、科学化建库“四化”成果,常态化抓好班子分析研判和干部调整配备,择优使用高素质专业化的“四型”干部,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定期开展研判。健全分析研判机制,充分运用“三类档案”,深入了解班子运行、功能发挥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加强动态监测和预警,统筹考虑结构搭配,实现干部作用发挥叠加倍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充分发挥建库作用,对识别发现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四型”干部,实行优先提拔使用、优先晋升职级、优先评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对长期处于重点管理库的干部,及时约谈提醒,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供稿人:董蒙蒙、徐良毅)

 

  随州市坚持系统观念完善知事识人工作机制。今年来,随州市注重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出台《随州市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化一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以干部队伍活力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聚焦多样化考核,充分发挥督考联动对抓落实促发展的推动作用,将“考人”与“考事”有机融合。聚焦常态化调研,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探索开展无任用调研,了解掌握市管领导班子运行和市管干部履职尽责、年轻干部和党外干部活情况。聚焦立体化评价,通过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多个维度知事识人,立体化评价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聚焦科学化建库,打造升级“班子运行模块+干部信息画像+干部监督预警”三位一体知事识人智慧人事系统,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档案、干部个人信息档案、干部监督特别档案。综合考量运用,在“四化”成果基础上,择优使用高素质专业化的攻坚型、专家型、紧缺型、骨干型“四型”干部,适时优化调整市管领导班子配备,实现干部作用发挥叠加倍增。(供稿人:董蒙蒙、徐良毅)

 

随州市:以督考联动促知事识人

  随州市围绕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探索推行督查考核联动工作机制,优化督事考人方式,完善知事识人体系,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结合起来,助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创新工作机制,打好考核“组合拳”。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委督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2023年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2次,向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汇报工作3次,组织开展专项督考6次、季度督考3次。配强督考队伍,成立4个市委督查考核工作组,由4名副厅级领导(或二级巡视员)任组长,8名处级领导干部为副组长,并挑选16名优秀年轻干部为成员。充实督考力量,因事制宜加强与纪委监委、巡察、行业主管部门的贯通协调,工作互商、信息互通、结果互用,集中力量合力问效。

  优化指标体系,用好考核“指挥棒”。锚定目标明确关键性指标,围绕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四个全面”指标、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重要工作,以及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市级专项工作,作为考核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分级分类明确个性化指标,按照县域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制定县市区年度考核方案,实行差异化考评;根据部门职能、工作职责制定市直单位年度考核方案,按照党群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业和执法监督类别分组,实行精细化考评。以考定督明确年度督考计划,对照确定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聚焦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大决策部署、重点中心工作,同步制定年度督查考核工作计划,确保督考“靶心”不跑偏。

  改进评价方法,建好考核“坐标系”。常态化开展季度督考,做实平时考核,对纳入年度考核事项,由四个督考组分工负责,根据季度督考情况,优化工作调度。2023年4月,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督查式调研,向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四项促进措施;在三季度督考中抽查回访12个招商项目落地情况,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和合同金额两项指标完成情况均超时序进度。节点化开展专项督考,及时精准考核,对纳入督查检查事项,由市委督考办根据领导批示、关键时段、重要阶段等择时交办、及时督导,有效传导压力。2023年防汛关键期间,组织6个暗访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大型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等点位,实地督查防汛责任落实情况。结构化设计赋分体系,多维量化考核,探索“督考联动”累计积分办法,对平时督考结果实行记实管理、量化打分,并按权重计入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成绩,其中平时专项督考占比5%,年底综合考核占比45%;将督考工作组评价纳入政绩考核赋分结构,占比10%。

  随州市认真做好政绩考核“加减法”提升考核工作质效。持续深化督考联动工作机制,优化指标设置,大幅压减考核频次范围,抓好督考工作减负增效。坚持在数量上做减法。开展考核指标体系精简行动,优化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清单,聚焦发展、民生类考核指标,取消无实质意义的过程性、留痕性考核指标,推动一级指标由10个精减为4个,二级指标压缩2/3以上,引导党员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抓落实、干实事上。坚持在质效上做加法。研究“优考”工作办法,加强统筹指导和审核把关,严格控制考核事项和频次范围。坚持“多考合一”,把同类型、多部门的事项合并联合开展。将周期短、见效快的“显绩”和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同步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将平时督考情况按权重计入年底考核,以全过程管理的“动态评价”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供稿人:苏小鹏

 

  强化结果运用,立好考核“风向标”。及时提醒,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对照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具体要求,对推动中心工作进度滞后、作风涣散的单位,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进行约谈提醒;对工作长期落后或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评估问效,强化领导班子履职尽责考核,通过开展平时督考,为市委实时了解市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评估整体战斗力提供重要参考。14个单位领导班子因落实省定目标质量不高被调整年度考核等次。转化利用,鲜明奖优罚劣双向激励导向,落实“近距离接触干部”要求,将督考报告作为干部选拔任用重要参考资料,与干部考察组考察报告相互印证。2023年全市共有126人因在督考事项关联工作中表现优异,被提拔或晋升。将督考中发现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对德不配位、能不配位者及时予以调整。(供稿人:苏小鹏)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  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近年来,随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该严则严、当宽则宽,扎实做好明晰权责界限、容错纠错并举,强化学习宣传等工作,旗帜鲜明为大胆创新、勇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明晰权责界限,以组织能容促进干部敢为。研究制定《随州市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坚持以看主观动机、看客观条件、看决策过程、看后果影响等“四看”标准对干部失误错误进行综合研判,明确容错政策界限,细化予以容错14种情形、不予容错6种情形、予以客观评价5种情形。厘定容错程序,按照提出申请、调查核实、征求意见、决定处置、反馈结论等5个步骤办理容错工作,确保干部“容”的依据充分、程序规范、处理恰当。目前已对10名干部予以容错,进一步推动“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化。

  突出容纠并举,以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敢干。健全纠错改正工作机制,通过及时纠错整改、开展谈话教育、加强跟踪督办、督促整改落实等方式对出现的失误纠错纠偏。对受处理处分干部定期开展回访教育,有针对性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其放下思想包袱、重拾信心干劲。严格规范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任用或提拔使用的条件、标准和程序,跟踪了解受处理处分干部的思想变化和工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重新启用。近三年来,已对13名处分期满、表现优秀的干部进行重新使用,让“跌倒干部”站起来、再出发。

  突出正向激励,以组织有为推动干部敢试。坚持考核评价与评先评优并用,强化干部敢创新、愿担当意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推动工作落实的意见》,分类设置特色产业、流域治理、共同缔造等共性和个性指标,让考核“接地气”,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和教育培养的重要依据。推动评先评优指标向基层一线倾斜,把县乡基层干部在全市的评比表彰比例提高到80%以上,将乡镇(街道)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近年来,为年度考核优秀的850余名基层公务员发放奖励证书和奖章,全面落实乡镇公务员工作补贴400元/月待遇,为基层一线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供稿人:张瀚云、马国良)


围绕“三个聚焦”打好政治监督“组合拳”

  近年来,随州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重大事项报告、急难险重任务、关键信息运用”打好组合拳,在检验政治忠诚、考察政治担当、识别政治能力上用劲聚力,及时准确掌握干部政治素质的真情况、实状态,持续提升政治监督质效。

  聚焦重大事项报告,深刻检视政治忠诚。坚持“凡提四必”,督促领导干部按时报告、如实报告、应报尽报,认真查核个人有关事项,挤出干部个人信息“水分”,把查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忠诚老实、清正廉洁的重要参考,全市干部个人事项如实报告率从89%上升至94%。对个人有关事项漏报、瞒报的,从严执纪问责,精准实施谈话、函询和问责,目前,已先后对26名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对10名干部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对10名市管干部进行诫勉处理。

  聚焦急难险重任务,考准察实政治担当。坚持依事察人、知事识人,开展干部“四化一综合”考核评价,以多样化考核、立体化评价、常态化调研、科学化建库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领导干部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政治表现,坚持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保障执行就跟进到哪里,重点看是否抗得起重担、经得起磨炼、拿得下任务。

  聚焦关键信息运用,精准鉴别政治能力。用好用足日常了解、谈心谈话、调研督导、考察考核以及运用巡视巡察、信访举报、经济责任审计等干部监督方式,重点整合领导干部在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生活表现、落实重点工作、重大事件态度、遵守纪律规矩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准确掌握干部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能力,坚持把干部监督信息结果运用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日常管理以及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对16个集中研究对象反馈问题27条。(供稿人:但翔、马国良)


随州市“三分三提”  开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随州市聚焦提高管档队伍业务水平,深入开展“干部档案提升年”活动,探索建立“分类备课提能力、分层指导提效力、分级培训提活力”新模式,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精细化管理取得新成效。

  分类备课,庖丁解牛“提能力”。干部人事档案精细化管理需要管档人员练就过硬本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着力提升“靠业务吃饭、凭专业立身”的专业能力。一是“小切口”锚定易错点。紧扣档案专审中的“三龄两历一身份”等重点难点问题,采取案例解剖、理论解读和交流互动等方式,进行拆分讲解,切实做到将政策讲实讲透、将案例解剖清楚、将问题处理到位。二是“专题讲”实现全覆盖。坚持按需培训,按专题压茬推进培训工作,从入档材料的规范填写、准确分类、收集整理、审核把关,到档案的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安全保障、数字化运用等,开展系统化的专题培训,确保干部档案“闭环”管理培训到位。三是“实训考”提升战斗力。档案管理重在实际操作,将实训教学作为必修课,参训学员学习操作档案的材料收集、审核、整理、打孔、装订等全流程工序,并将此作为培训结业考试内容,力求参训人员既能练就审核档案的“慧眼”,也能练成档案整理的“巧手”。近年来,已组织跟班培训24期,参训人员达120人次,112名学员顺利通过结业考试。

  分层指导,因地制宜“提效力”。深入基层集中管档单位开展调研指导,为集中管档单位号准脉、开好方、下对药,达到辩证施治、标本兼治的功效。一是送课上门“解难题”。对管档数量较大、责任单位较多的集中管档单位,通过送课上门的方式,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宣讲、现场演示实际操作、具体审核案例分析,达到档案审核标准统一、业务知识更新及时。近年来,送课上门开展培训达200余人次。二是集中调研“查实情”。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专班,重点聚焦硬件建设分析领导重视程度、管档规范分析人员保障情况、档案质量分析业务水平高低等三个方面,对12家集中管档单位定期开展“点对点”调研指导。对在调研中收集发现的1815个问题,现场解答、教授方法,限期整改、定点督办。三是墩苗培训“育人才”。对存档数较多的单位,要求定期选派政工干部参加跟班学习,从档案立卷、归档、审核等环节入手,推动政工干部将干部档案管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于实践中,不断提高政工干部业务能力水平。

  分级培训,精准滴灌“提活力”。区分管档人员不同工作年限,精心设计不同级别课程,不断提升管档人员整体业务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一是初级培训“夯基础”。对于有干部从事政工工作满3年的市直单位,要求其选派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参加档案业务初级培训,面对面讲授档案整理、专审知识以及职业要求,手把手教导档案业务实操,并进行结业考试,打造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生力军”。二是中级培训“强业务”。针对有干部从事政工工作超过3年的单位,分批安排参加档案业务中级培训,以每年省委组织部干部档案工作要求及业务培训为基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干部档案业务更新培训,确保中坚力量业务不掉队。三是高级培训“育专家”。精准筛选集中管档单位专职人员及市直单位资深政工干部,通过参加上级培训强业务,外出检查练技能,集中审核找问题等方式,练就一批对内业务精通、对外指导有力、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档案业务“好手”,打造稳定的干部档案“专家库”。截止目前,已完成初级培训20余人次,中、高级培训100余人次,12名管档人员纳入“专家库”,搭建了强有力的老中青管档人员梯队。(供稿人:林雯雯)

 

  湖北随州探索“三级培训”工作法扎实提升管档队伍业务水平。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流动性大、专业素养需求高、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实际,通过入岗匹配、定向培优、骨干选育等构建梯队培养体系。一是初级培训建强后备队”。大力推选各单位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参加初级培训,面对面讲授档案理论业务知识,手把手教导档案整理实操,打造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生力军”。二是中级培训稳定主力军”。对从事政工超3年的干部,分批参加中级培训,进行干部档案业务更新培训,确保中坚力量不掉队。三是高级培训打造“专家”。推选专职管档人员及资深政工干部,通过参加上级培训强业务、外出检查练技能、集中审核找问题等方式,培育一批对内业务精通、对外指导有力、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档案业务“行家”,建立干部档案工作“专家库”。目前,已完成初级培训200余人次,中、高级培训100余人次,12名管档人员纳入“专家库”,搭建了强有力的老中青管档人员梯队。(供稿人:林雯雯)

 

三支部写作“尖刀班”:


风口乘势 田园缤纷

  【编者按】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广水市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合作公司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做大产业基地规模,着力发展水果、水产品、特色蔬菜等七大特色产业,以产业聚势助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升级,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近日,记者走进广水市郝店镇,实地探访当地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生动实践。

  【正文】

  村子里,特色农业产业风生水起;田园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直播间内,农产品顺着网线“奔向”更多人的餐桌……盛夏时节,乡间沃野生机盎然,千亩桃林蓊郁苍翠,广水市郝店镇处处散发着产业勃兴的活力。

  这份活力,源于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近年来,郝店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点亮乡村的农业新质生产力之路,持续推进产业标准化生产、集群化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一棵桃、一朵菇、一只蛙、一尾鳝、一个研学基地“五个一”农业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集体经济造血路。

  他山之石:有解思维 学以致用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广水市如何破题?早在2019年,广水市精选部分市直单位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组建“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修班,由市领导带队赴浙江大学研学考察,跨省“取经”。

  “在这次研学中我们发现,凡是示范村皆注重以党建为抓手聚合资源要素,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村民共同富裕。”专题研修班的同志纷纷表示,无论是《实施“千万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专题培训,还是在现场教学点观摩参观,都是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生动教材。

  “我们要以此次专题学习为契机,立足党建引领集聚合力,拉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发展链条,让乡村发展拥有持久生命力。”2023年6月19日,广水市举办尖兵训练营之“大宣讲、大学习”第16期活动,市委办青年党员冷炎立足自身岗位,围绕此次“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学习研讨,谈认识、讲感悟、说打算。

  为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务实行动,树立“有解思维”,广水市有机融合“千万工程”经验与“共同缔造”理念,在全市分“五大片区”开展巡回宣讲;将“千万工程”实践经验、典型案例等纳入市镇两级党校重点教学课程;常态化开展村(社区)“五星”党组织创建活动,推动“千万工程”实践经验在广水落地生根。

  “我们始终胸怀赤诚检魂,肩扛责任担当,不断擦亮‘广筑正义,检耀红心’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5月24日,广水市举办首届优秀机关党建品牌大赛,市检察院青年干部杨燕与9名参赛单位代表同台竞技,生动展示该院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为全市机关党组织“抓党建、强队伍、促业务”作出积极示范。

  2024年,广水市常态化开展“高质量党建引领大比拼”“高效能基层治理大比拼”“高颜值生态环境大比拼”“高水平城乡融合大比拼”“高能级项目建设大比拼”“高品质幸福生活大比拼”等“六大比拼”活动,推动“千万工程”实践经验走深走实。

  在实践中,广水市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探索兴办乡村合作公司,推动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乡村合作公司打造成“千万工程”实践基地、共同缔造平台抓手、乡村振兴营运中心,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深度复盘总结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提升以乡村合作公司为重要内容的乡村发展水平,在赋能增收上下功夫。”广水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攻玉之力:因地制宜 步稳蹄急

  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广水乡村合作公司何以脱颖而出?

  “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广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广水构建市、镇、村三级合作公司运转框架,由市级合作公司融资领投、镇级合作公司承接监管、村级乡村合作公司实施经营,三级平台联动,机制上下贯通,让乡村合作公司如鱼得水,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短短3年间,广水市乡村合作公司从零起步,稳步发展到211家,总营收从0.26亿元增至2.15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137万元,“农者有其股”“做事有人跟”已成为广水新名片。

  如何基于乡村合作公司已有基础,将其打造为“千万工程”的实践基地?

  “镇党委以乡村合作公司为抓手,把党的建设、乡村治理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将群众组织起来,打造具有市场功能的集体经济,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构建“千万工程”的实践基地。”郝店镇党委书记朱建强说。

  走进郝店镇铁城村,千亩桃园彩桃飘香,桃林基地绿意盎然,沉甸甸的鲜桃挂满枝头,桃果盈盈香满山。桃园另一头,烈日下晒得黝黑的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泉正戴着草帽,手里动作飞快,让一颗颗桃子整齐“飞”入小筐。

  “多亏有乡村合作公司,叫响了我们的桃品牌。以前鲜桃大量上市时,总有桃子积压折损,让人十分心疼。”程义泉说,多年来村里一直渴望推动鲜桃进行精深加工,让种桃人也能端上“铁”饭碗。

  2021年5月,铁城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广水市彩桃之乡运营管理公司,注册商标“彩桃之乡”,吸引市场主体纷纷前来,合作开发黄桃罐头、黄桃酒等农副产品,并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广水桃子看铁城,如今铁城四季有桃,已成为郝店特色农业的崭新名片。”郝店镇党委委员张哲傲涵介绍,依托地理标识产品——“胭脂红”桃的品牌效应,镇党委推动乡村合作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试种一批优质桃,同时与武汉轻工大学国硒中心共建千亩高品质富硒桃园,孕育“多彩桃乡”。

  “桃经济”火了,村民们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乡村合作公司成立以来,已带动村民就业超300人,村民在家门口务工,一年能有近万元收入。”程义泉说道,全村现种植桃林3000余亩,年产鲜桃354万公斤,产值近2000万元,乡村合作公司年利润可达31万元。

  以桃为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去年,铁城村乡村合作公司首创“共享桃园”模式,从“鲜桃”向“期货桃”营销,从整斤售卖向整棵整片桃树认购,不少城中客成为“桃园农场主”。

  “现在‘铁城彩桃’的名气有了,如何把‘流量’变成‘留量’,还有很多事要做。”朱建强说,共享桃园认购方式将进一步推进乡村特色体验游、休闲游业态健康发展,打造以“桃乡”“桃韵”“桃经济”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新兴向荣:产业共享 一村一品

  “千万”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无数乡村的掠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在年复一年的厚积薄发、润物无声中,郝店镇如何玩转乡村共享经济?

  “镇党委始终坚持全镇‘一盘棋’,做强特色产业,推进共享经济由桃园向菇园嬗变,形成铁城‘一颗桃’、关店‘一朵菇’、郝店‘一尾鳝’蓬勃发展局面。”朱建强说。

  2023年7月,广水市首个百亩共享菇园在郝店镇关店村开园,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设计出共建自营、技术帮扶两种认购模式,激发香菇产业新活力,吹响全市香菇产业二次创业的嘹亮号角。

  “‘共享菇园’好创意,激发新质生产力,一批新农人回乡种菇,增活力。”3月27日,郝店镇举行“共享菇园”认购大会,菇农自编自演的三句半《春风里 香菇香》也让人耳目一新。

  “这里的花菇‘伞圆、个均、肉厚、花白’!”在共享菇园认购现场,香菇种植户、企业代表纷纷举牌认购菇棒,105万棒菌棒不到十分钟就被认购一空。

  “今年我认购了1.8万棒菌棒,预计每棒年收益有12-15元,回去我只需点菌和养护就可以,十分方便。”共享菇园认购大会一结束,关店村村民李红就开始算起今年的预期收益。

  近年来,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整合土地资源,建立工厂化制袋车间,通过“集中制袋、分散种菇”的方式,统筹全村香菇生产工序。前期制棒、灭菌等工序由专业人员代为完成,农户只需带回家进行后期培育、静待出菇即可。

  “乡村合作公司通过统一制袋、规模经营,每袋成本等降低1.5元,解决了菇农60%以上的技术、风险等问题。”关店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全意介绍,合作公司还聘请‘菇三代’曹猛回乡发展,负责制棒及高温灭菌等工作,为菇农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凭借香菇产业,关店村成功入选湖北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今年,乡村合作公司发布“飞客小镇“一朵菇系列新品,实现从“一根栎木”到一瓶“香菇酱”的全产业链生产。

  借鉴铁城村共享桃园、关店村共享菇园的成功经验,郝店村也玩出了“共享鳝棚”新花样,在鳝鱼养殖基地统一搭建养殖大棚、精养鱼池,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老百姓只需认购棚子、认养鳝苗养殖,开创了随州市黄鳝室内养殖先河。

  郝店镇“共享经济”模式正是广水市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模式的缩影。从田园到餐桌,郝店镇向全市讲述了“一颗桃”“一朵菇”与“一尾鳝”的成长故事,做出了“人与田园两不负”的选择。(供稿人:尚勇)


村集体“共享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香菇种植全产业链发展为例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坚强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

  问题:

  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占地面积12.8平方公里,共23个自然湾,村民655户共2556人,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

  从前,关店村香菇产业受限于资源、人力、技术等因素,导致生产技术、产销模式转型缓慢,产业规模多年徘徊不前。2022年以前,关店村全村香菇常年种植保有量仅8万袋,农户平均种植3000棒,单棒平均收益仅7~8元,香菇产业为村集体收入贡献为0。

  实践路径:

  近年来,关店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点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精准聚焦资源、要素、创新,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集中制棒,分户出菇”和“乡村合作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扩大香菇种植规模,推动食用菌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发展;着眼服务“一朵菇”全周期生产,村党支部实施党建赋能菇产业行动,推行党小组建在菇链上,把优质服务融在菇链上,通过共同缔造引领菇农走共同富裕道路,让香菇成为村民们的“致富菇”“共富菇”。关店村被评为湖北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香菇全产业链“共享经济”的做法被随州市人民政府写入《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

  (一)整合资源,集中制棒

  由关店村党支部牵头,以乡村合作公司为载体在村里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菌棒加工厂,年生产能力突破百万棒,让全镇菇产业能级实现大跃升,菇农实现了从“千棒菇”向“万棒菇”迈进。

  第一,撬动资金,建设厂房。资金缺乏一直是关店村香菇产业发展的桎梏,郝店镇以关店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主体项目,通过广水市乡村合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招标融资,获得金融助农资金200万元,用于在村内建设标准化厂房。厂房资产所有权归广水市乡投集团所有,由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租用,租金和利息分20年结清。

  第二,整合资金,购买设备。郝店镇以镇村两级平台小投入为杠杆,整合乡村振兴产业衔接资金、移民资金,并通过村小微权力清单和“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全村村民集体通过表决,为发展香菇产业购买设备。购入栎木粉碎机、搅拌机、自动袋装机、高温灭菌柜等设备共300余万元。

  第三,原材料就地取材,保证品质。香菇长成什么样子,关键看棒料。栎木资源主要集中在广水市北三镇,森林覆盖率达到70%,而关店村正位于这一区域。且栎树拥有自播种、补苗快、生长周期短等特性,而栎木是制作菌棒的主要原材料,具有含油量少,易烘干等特点。每年秋冬时节,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根据全村认购大会确定的菌棒数量,有计划地收购采购原材料。向村里承包山场、且具有林木采伐证资质的村民,以每公斤0.4元的价格收购栎木,并经过统一暴晒、粉碎、浇水、搅拌、发酵,加工成制作菌棒需要的栎木碎。通过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既能保证原材料的供给充足,同时也能为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

  第四,制棒标准统一,工艺统一。原来农户自主制棒,具有棒料配比不科学、混合不均匀、套袋技术落后、菌棒烘干时间长、温度难掌控等问题,导致制成的菌棒质地不均匀、出菇量低、易感染杂菌。关店村党员干部与种植能手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本地香菇种植的标准菌棒的棒料配方:一根标准菌棒重4.25公斤,由3.75公斤栎木碎、0.45公斤催化发酵用的麸皮、0.2公斤避免菌袋感染的石膏构成。将配比好的棒料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然后直接进入自动袋装机中套袋,最后放入高温灭菌柜中进行165摄氏度的高温消毒36个小时,以确保每一根菌棒的标准化。在点菌工艺方面,关店村党员干部与种植能手大胆探索,将原有的“四面四孔”点菌法优化为“三面九孔”点菌法,极大提升了每根菌棒的出菇量。目前,关店村每年菌棒产量达110万袋。

  (二)全链赋能,村民共富

  关店村着眼服务“一朵菇”全周期生产,关店村党支部实施党建赋能菇产业行动,推行党小组建在菇链上,把优质服务融在菇链上,通过共同缔造引领菇农走共同富裕道路。

  第一,召开菌棒认购大会。关店村村两委于每年春季召开共享菇园认购大会,由本村常住村民、返乡村民、周边村村民按顺序进行现场举牌认购,并缴纳每根菌棒1.5元的订金。在拿到乡村合作公司统一制作的菌棒后,再付每根菌棒3.06元的尾款。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实现按需制棒,同时也能预估下一季香菇种植规模,提前为配套设施做准备。

  第二,做好质量售后,让菇农安心。为了让菇农对统一制成的菌棒用得安心、种得放心,关店村党支部制定了严格的菌棒质量售后制度:菇农购买的菌棒出现套袋不紧、内外袋破损、受杂菌感染等问题,坏棒率在4%以内的,由乡村合作公司为菇农替换全部坏棒,每根菌棒收取0.5元的返工费;坏棒率达到4%以上的,由乡村合作公司为菇农免费替换全部坏棒。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菇农对乡村合作公司统一制成的菌棒用得安心、种得放心,同时也倒逼乡村合作公司提高制棒品质。

  第三,建设共享菇园,分户种菇。关店村村集体流转村内抛荒地、闲置地126亩,作为共享菇园的建设用地,村民每亩地可获得60元流转费。由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整合资金统一建设香菇外棚,该外棚采用钢架结构的养菌棚,具有点菌隔离、抗自然灾害、调节温度湿度等作用,每平方米建设成本为65元,使用寿命为20-30年,并以每平方米5元的价格租给菇农使用。香菇内棚由农户自己出钱搭建。通过共同缔造的方式,既能更广泛地撬动民间资金投入到香菇种植产业链中,同时还能调动菇农积极性,不至于半途而废。

  第四,党建赋能,把优质服务融在菇链上。关店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村直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菇农提供全链服务。组建“党员+技术骨干”志愿服务队,开展“我为菇农办实事”活动,从点菌、搭内棚、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为菇农“手把手”教学,保证每一位菇农都能掌握香菇种植技术。建立“香菇产业链”微信交流群,随时随地为有问题的菇农进行指导,为菇农答疑解惑,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菇棚的浇水、通风、控制温度与湿度等进行实时提示。每月举办“讲菇事”院场会,充分听取菇农对香菇产业链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香菇产业链发展流程。

  (三)产销融合,培育品牌

  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关店村所栽种的香菇经过忽冷忽热的昼夜温差变化,菇朵生长时表面“开花”,纹如刀刻,白似棉絮,成为香菇的升级版——花菇。全国香菇大多属于春栽夏收,而关店村的香菇则是秋栽冬收,属于反季节农产品,每年冬季,大量市场主体会主动来到村里,从菇农手中直接收购香菇,目前销量有一定的保证。

  郝店镇根据现如今香菇产业发展和未来市场变化趋势,提前谋划,致力于建成集香菇储存、产品深加工、外贸出口、自销品牌等为一体的产销融合网,为香菇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和菇农持续增收提供保障。

  第一,购买“菇”设备。关店村正计划利用近年发展香菇产业所得利润,购置标准化冷库和烤箱。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将香菇直接运至冷库中储存,或通过烘烤加工成干菇储存。

  第二,建设“菇”市场。郝店镇正争取项目支持,准备在关店村选址建设广水市香菇交易市场,承担县级市场职能。彻底消灭收购香菇时出现的高质低卖、压价等信息不对称现象,让菇农种的舒心、卖得放心。

  第三,开展“菇”招商。目前关店村以菇农自销为主要销售方式,香菇的附加价值仍有深度挖掘的空间。关店村正以全村香菇产业链为基础,吸引香菇深加工企业入驻关店村,将香菇加工成香菇脆、香菇丝、香菇酱等即食、休闲食品,放大香菇的附加价值,让菇农进一步增收。目前已成功招引一家香菇酱深加工企业落户,年外贸出口400万美元,实现了“一根栎木”到一瓶“香菇酱”的延链发展。

  第四,培育“菇”品牌。目前关店村已根据香菇大小,推出“菇奶奶”“小菇妈”“俏菇娘”三个香菇品牌,且正在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下一步将继续挖掘培育本土香菇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并对品牌进行推广和营销,让“郝店花菇”成为随州·中国香菇之乡的新名片。

  工作成效:

  关店村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服务优化、产业升级四方面靶向发力,下好党建引领共同致富“四步棋”,让乡村“小香菇”撑起富民“大产业”。

  (一)“跑通”全产业链,助力集体经济增长。关店村从零开始,探索出一条集原材料采购、统一制棒、分户种菇、产销融合的香菇全产业链,让香菇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实现了从“千棒菇”向“万棒菇”迈进。2023年,关店村香菇种植规模66万棒,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7.3万元;预计2024年香菇种植规模105万棒,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3.1万元。

  (二)种菇收益显著,群众持续增收。关店村党支部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发展村香菇产业的根本保证,始终将引领群众共同致富,切实让群众获益为目的。由于统一制棒、点菌技术改善、种植指导等因素影响,菌棒的成本显著下降,出菇量和出菇品质显著提升。菌棒成本由原来的每棒5.7元降至每棒4.56元,出菇量从原来的每棒2.5公斤提高到3.5公斤,价格从每棒8元提升至17元,每棒利润提高近4倍。2023年,关店村菇农通过香菇产业增收800万元以上。

  (三)全程共享共富,群众积极性强。关店村党支部注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选择。整个产业链不论是从统一制棒、分户种菇等生产环节,还是原材料收购、菌棒定价等涉及群众利益环节,全体菇农均全程参与,真正体现“惠民”本质。通过“菇事会”与菇农共同商讨菌棒定价,最终确定为每棒4.56元,最大限度地让利给村民。2023年,关店村召开共享菇园认购大会,现场村民纷纷举牌认购,105万棒被一抢而空。

  经验启示:

  “村里有产业,集体才能有收入”是基层群众的普遍渴望。关店村坚持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动力,村集体“共享经济”不仅直接增加村民的个人收入,还通过租金、分红等方式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增强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总结和提炼关店村香菇种植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的做法和经验,有助于为其他乡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对如何以共同缔造理念凝聚群众力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坚持党建引领,盘活优质资源。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党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级党组织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以村级基层党组织为主,协调县级、镇级各项目资金,统筹用好每一笔资金,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刀刃上”;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以村集体经济的实际主体——乡村合作公司为抓手开展产业发展工作,确保最终获得的收益归于集体、用于群众;通过村级基层党组织为主导、村集体资产出租入股、乡村合作公司经营管理、党员致富骨干带头参与的形式,我们可以扩大产业规模,增加集体经济收益和群众收入。

  (二)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群众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确保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探索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如“乡村合作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提高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群众主体,意味着让群众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来,共享发展成果,这不仅能够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能够激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村集体经济建设中来。要始终坚持以共同缔造理念凝聚群众力量,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各个环节,注重让利于民、让惠于民,同时引导群众共同出资出力,最终达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变“输血”为“造血”。

  (三)坚持党员先行,带动村民共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始终是群众致富路上的“先行者”。党员干部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和示范引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致富的目的。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让党员干部先“挑担子”,先行先试,不断实践探索,为群众蹚出一条产业致富路。在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发动党员干部全程参与,积极学习探索,让党员干部成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成为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路人”。(供稿人:尚勇)

 

先锋本色|姚书记的“新农活”

  “这是我们万和镇的黄桃,黄肉黄皮,嘎嘣嘎嘣脆,顺丰包邮到家,想吃的朋友赶紧下单吧!”

  在随县万和镇万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70后”村党支部书记姚丽正举着手里的黄桃,一边嘎嘣咬上一口,一边向抖音直播间的网友们展示。她胸前的党徽在打光灯的映射下闪闪发亮,身后“万和村书记姚丽助农直播间”的红底黄字显得格外醒目。

  在镜头前熟练地直播互动,这场景就连姚丽本人都觉得如同梦境——就在一年前,她还是个面对镜头紧张到不会说话的直播“小白”。

  把手机当“新农具”,把直播当“新农活”,姚丽用最真实的镜头分享“三农”生活,也让村民们的“三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

  戴着党徽做直播

  2023年5月,随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全市基层党员干部参与电商培训,这也是姚丽与直播的正式“邂逅”。

  47岁的姚丽,并不是一名“玩转手机”的年轻人,平常也只会在抖音平台上刷短视频,是个完全不会用抖音拍视频、开直播的网络“小白”。“我想用镜头分享万和的‘三农’生活,让更多的人知道万和,了解万和。”

  电商培训在广水市观音村的蓝莓基地正式开始。教授直播的老师得知姚丽是基层党支部书记,便对她说:“姚书记,您今天一定要在这里播一场,把形象立起来!”

  在老师简单教了拍摄方法、确定了台词后,姚丽戴上党徽,站到了手机镜头前。一分钟的视频,姚丽一节一节拍了足足6次。“第一次太紧张了!一想到在那么多不认识的人面前亮相,手心都在冒汗!”姚丽说,这场直播吸引了100多人在线观看。

  有了第一次直播经历,姚丽心里有了底,她开通“万和村书记姚丽”抖音号,以党员身份在网络上发声,传播正能量。

  水田里的稻子熟了,姚丽跟着乡亲们一起下田割稻子;花生熟了,姚丽抄起扁担,顶着烈日与乡亲们一起挑花生;插秧季节,姚丽开着手扶拖拉机下田地帮乡亲们运送秧苗……她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干到哪里就拍到哪里,不断分享身边最真实的“三农”生活。有网友评论:“书记真的会做这些事吗?”姚丽回答:“当然,农村支部书记就是要样样精通!”

  基层党支部书记亲身出镜,再加上最为真实的“三农”生活题材,让姚丽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粉丝积累。经过6个月的沉淀,姚丽抖音号的粉丝量达到了8000人。

  帮乡亲们把货带出去

  2023年12月,随州市农业农村局将随州辖区的“网红”组织起来,为随州的地标产品——随州泡泡青做线上推广。姚丽也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能在这里见到舒局长并搭上线,真是太好了!”姚丽所说的舒局长,是指随县文旅局副局长舒明,也是随州当地有名的“网红”。看着舒明娴熟地在镜头前介绍“三农”产品,姚丽的思想也得到了扩展:“要是能通过网络直播带货,把村里纯天然的‘三农’产品推广出去,也是为乡亲们办实事了。”

  回来后,姚丽就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搭起了直播间,开始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直播带货。

  一部手机、一个手机支架、两台打光灯,一张用来摆放“三农”产品的方桌……设备不多,但要带货的农产品可不少,万和村农户们种的西瓜、苦瓜、黄桃、猕猴桃、花生、红薯等各种蔬菜水果,乡亲们自己家里做的臭豆腐、糍粑鱼、蜂蜜、香肠等各种土货,都被搬上了“万和村书记姚丽”的助农直播间。

  村里的猕猴桃丰收了,一个个果形饱满大小匀称的猕猴桃挂满枝头、软糯香甜,却成了猕猴桃基地负责人张明刚“甜蜜的烦恼”——由于今年集中上市,基地猕猴桃出现滞销。张明刚找到姚丽,姚丽二话不说在猕猴桃基地架起了手机,一场直播带货加一条短视频,仅两天就帮助他将滞销的3000斤猕猴桃销售一空。

  就这样,姚丽坚持每天晚上直播带货两个小时,一直坚持到现在。在此期间,她通过直播带货为乡亲们增加了十几万元的收入。“休息时间虽然少了,但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这是我最想看到的。”姚丽说。

  孩子们的“爱心妈妈”

  万和社区安置点是随州市最大的搬 迁 安置 点,聚集了来自万和镇16个村的115户建档立卡户,其中包括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孤寡老人、残障儿童。

  万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位于安置点旁。每天上班,姚丽总能看到安置点残障儿童孤独可怜的模样——他们大多无依无靠,没办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

  作为一名母亲,姚丽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样是孩子,难道他们就不能得到更多的关爱吗?

  安置点有一个7岁的聋哑小女孩,跟同样有精神障碍的父亲生活,两人只能解决最基础的温饱问题。6月的一天,姚丽带着小女孩在操场上做起游戏,并拍下了短视频,简单介绍了小女孩的情况,作为帮助弱势群体的第一条短视频。

  短视频发布后,万和镇的许多爱心人士纷纷私信姚丽,捐来衣服、鞋子、床单等生活用品,希望能帮到小女孩。

  接下来,姚丽带着小女孩挖红薯、采葡萄、上山薅松毛,笑容渐渐浮现在小女孩的脸上……一条条“爱心妈妈与她的残障女儿”的视频也被爱心人士不断传递扩散。共青团随县委员会通过短视频得知这名小女孩的情况后,带着书包、篮球、羽毛球等上门看望,并安排小女孩前往随县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在姚丽的努力下,更多的弱势人员得到社会的关注。

  调解家长里短矛盾纠纷、组织村民建设和美乡村、倡导红白喜事简办新办、宣传暑期防溺水工作……现在,不论基层工作做到哪里,姚丽都要带着手机拍上一段,短视频的题材和内容不断拓展,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和点赞,也推动了万和社区在村集体产业发展、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不断完善。

  身边有人调侃姚丽:“你这把年纪了,还想着当网红?”姚丽说:“网红我不想当,我只想利用业余时间多拍视频、多开直播,帮乡亲们把更多的货带出去,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万和、走进万和,让我的家乡更美丽更富饶!”(供稿人:尚勇、耿现超、刘雍林)


一叶兴一业

  王勇,广水市马坪镇狮子岗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兴办乡村合作公司,将闲置的林地、荒坡、小山头“改新换面”,建起千亩茶叶基地,用“一片茶叶”带富“一方百姓”,实现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

  我叫王勇,是广水市马坪镇狮子岗村党支部书记。

  狮子岗村地处广水徐家河水库西岸,属于大中型水库移民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上世纪60年代,下乡知青带领村民开始尝试大面积种茶,在山场上种植了350亩的野茶。那时,村里没有足够的精力经营和维护茶山,加之技术不成熟,350亩茶叶的销售缺乏市场支撑,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因此,村集体一直将野茶园发包给个体茶农经营。最近十年间,茶园净收益超过300万元,但村里仅能拿到6000元的租金,想改变却又无从下手。

  2021年11月,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接手时村集体负债27万元。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次月租期即将结束的350亩野茶园何去何从?

  有困难就迎难而上。当时正值广水市号召有条件的村创办乡村合作公司,村“两委”商议后便召集村民召开塆组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让村民为全村下一步发展提建议。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决定清理“三资”,再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将原来低价发包的350亩茶园收回,吸纳36户村民以茶园土地入股公司,将茶园交由乡村合作公司经营管理。

  外包多年的茶园终于回来了,也为村子换来“真金白银”。短短半年间,乡村合作公司盈利35万元,村集体不仅成功还清债款,还盈利了8万元,并首次给村民分红。经此一事,我也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口碑。

  野茶园的管理问题解决了,市场也对茶园提出了更高要求。起初,茶园规模较小,不足以完全支撑市场份额,村“两委”便带领合作公司继续流转农户土地,将村集体茶园规模扩大至500亩。村民们干劲十足,继续将闲置的荒坡开辟成茶园,累计种下1700多亩茶树。

  茶树种植面积激增,制茶这门“技术活”怎么解决?过去,村里都是人工制茶,效率慢、产量低、口感参差不齐。2022年,为保证茶叶品质,乡村合作公司决定引入机器制茶,耗资20余万元,购入6种制茶机器,规范制茶工艺,提高制茶效率,实现乡村制茶“机器换人”。

  茶产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发展,让村里的“狮子野茶”逐渐供不应求。合作公司将制作好的茶叶统一设计包装,通过直播与线下相结合,卖给武汉等周边地区的茶商、游客。我们村也在茶产业的带动下变得生机勃勃、商机无限。

  在打造茶品牌的同时,我们决定以“农旅融合”理念推动茶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2022年6月,乡村合作公司投资260万元,新建茶文化体验中心,同时修建了东曦阁观景台、生态栈道,联合邻村,打造“弱水三千”文旅景观。现在,游客们到我们狮子岗,可以全程体验采摘、品茶、观光和旅游。到了旅游旺季,村里日均接待游客达到5000余人。

  乡村合作公司越来越红火,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归巢”。2023年初,在外务工的杜晓红找到我,表示想回家乡创业。在家人支持下,杜晓红回家种上10亩茶树,养了200头猪,有时也到茶园参与乡村合作公司日常管理工作,并自学短视频拍摄剪辑,直播售卖农副产品。

  从种好“一片茶叶”到激活“一个产业”,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如今,“荒山”变“金山”、“茶叶”变“金叶”、“颜值”变“产值”的故事正在我们狮子岗持续上演。(供稿人:尚勇)

 

“菜篮子”端出一桌好菜 随县安居镇升级蔬菜链

带动1.5万名群众增收

  随县安居镇是蔬菜大镇,泡泡青、沙湾萝卜等特色蔬菜声名远播,全镇蔬菜种植面积2万余亩,各类蔬菜大棚达3000余个,是有名的“菜篮子”。

  曾几何时,安居镇蔬菜种植各自为战,市场渠道单一,成本高、利润低,蔬菜产业发展遇到瓶颈。

  2022年,安居乡村合作公司成立后,安居镇蔬菜全产业链条逐步成熟。依托乡村合作公司成立的安居蔬菜产业链党委成立1年半后,更是成效初显:安居蔬菜产业链年产值已超2亿元,带动超1.5万名群众致富。

  抱团发展打造全产业链

  盛夏时节,走进随州市随县安居镇车岗村,一座座现代化蔬菜大棚整齐划一。上一季的蔬菜喜获丰收,新一季的种子即将种下,不久后,这里青茄、西红柿等又将满园。

  “过去都是单打独斗,规模小,生产经营具有盲目性,蔬菜种植村的集体经济一直相对薄弱,菜农收入较低。”安居镇党委组织委员李小龙说。

  为了持续做强蔬菜产业,近年来,安居镇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思路,探索联村共建。

  2022年5月,该镇整合车岗、黄家寨、王家沙湾等6个村的资源,成立第一家片区乡村合作公司——随州福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经建设73座冬暖式日光温棚、1座智能玻璃观光采摘温室,主要种植青茄、辣椒、草莓番茄等特色蔬菜。

  抱团发展的模式打破了传统体制障碍,随着蔬菜种苗培育技术的成熟、物流体系的完善和电商行业的兴起,安居镇蔬菜全产业链条逐渐成熟。

  2023年3月,安居镇依托福农公司组建蔬菜产业链示范区联合党委,进一步凸显集聚效应,做强蔬菜产业。

  在综合考虑蔬菜产业相近、地域相连、项目共享、以强带弱等因素,并且不改变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的原则下,产业链联合党委串联信贷融资、设施建设、种苗农资、技术服务、运营托管、劳务用工、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

  今年,该镇又对全镇蔬菜产业链条进行了梳理,将所有蔬菜种植村、上下游市场主体全部纳入链条。

  “蔬菜产业链党委共有9个村级组织、9个镇级单位、3家金融机构、7家农业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以及商会组织,发挥了最大效力。”安居镇镇长吴顺说。

  村集体和村民都得实惠

  “我的28个大棚9月份就可以栽苗了!”这两年,安居青茄走俏、市场旺销。今年5月初,王家沙湾村民赵道富来到安居镇蔬菜产业链党委办公室咨询蔬菜大棚建棚技术,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如今,大棚已经搭建完毕,他准备种植青茄。

  目前,产业链共聚集600多名党员,他们在链上加速跑、在提供服务上尽心尽力。链党委聚焦发展难题,先后召开30余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堵点问题40余个;开展专业技能培训20余场,惠及140余家合作社、2000多名从业人员。

  “种植规模起来了,我们有了市场定价权,蔬菜大棚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每个棚年创收约15万元,净利润在5万元左右。”车岗村党支部书记刘辉介绍,车岗村入股福农公司,村集体增加了收入,福农公司流转该村420亩土地,老百姓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这里务工,这样,村集体和村民都得到了实惠。

  如今,安居镇不断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走出“乡村办公司,集体强实力,群众增收益”的新路子,带动超过1.5万名群众获得租金、薪金、股金等致富金。

  一年多来,车岗、黄家寨、王家沙湾等6个村,村均已从福农公司分红50余万元,蔬菜产业链上的9个村,村集体经济年增收都达到15万元以上,陈家湾村打造百亩“泡泡青核心种植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30万元大关。

  车岗村村民史贤珍每到茄子采摘季,都会到福农公司务工。“一天能挣80块钱,还可以照顾家里!”她满心欢喜。

  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

  “发展产业也是为了带动老百姓增收,要保护农户的利益。”

  “综合考虑市场情况和生产经营成本,本着联农带农的原则,每亩流转费用定在500元。”

  6月12日,一场专题议事会在安居镇蔬菜产业链党委办公室召开,福农公司、车岗村、链党委负责人及农户代表围坐一起,就福农公司扩建大棚的土地流转费用进行商议。

  “除了福农园区,我们还有姜家棚、刘家台、和睦畈等大棚基地,蔬菜有青茄、西红柿、泡泡青、萝卜、大蒜等品类。”李小龙说,“链党委整合沙湾萝卜、福农青茄、王楼香葱等地方名优蔬菜资源,共同打响安居蔬菜品牌。”

  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通过项目招引和培育市场主体等,安居镇在种子、育苗、化肥、农药、钢构、地膜、农机、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环节为全镇蔬菜产业补链和延链,推动蔬菜产业链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宽。

  安居镇党委书记王平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资源要素整合力度,围绕市场开拓、品牌宣传、主体培植、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以党建引领带动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供稿人:尚勇)

 

随州市:以“两派两聘”引导各类人才回流农村回报家乡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随州市通过“两派两聘”(两派:选派金融村官和驻村工作队,两聘:选聘村“名誉主任”和农村党建助理员)等方式,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实干奋斗。

  把精兵强将“派”下去。探索“党建+金融”,采取“1+1”或“1+N”的方式,选派202名“金融村官”全覆盖进驻914个村(农村社区)担任书记或主任助理。两年来,“金融村官”牵线搭桥,累计发放贷款24亿元支持村级发展项目,发挥金融资源在激活农业农村生产要素中的重要作用。召开全市驻村帮扶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去年轮换选派的582支工作队共指导村级新上集体经济项目1920个,建立第一书记产业示范基地897个,助力乡村振兴。

  把在外能人“引”回来。坚持用乡愁乡韵招揽人、用事业奔头吸引人、用优美环境留住人,引导各类人才、大学生向乡村一线流动、在乡村一线干事创业。通过县、乡、村党组织主动联系、跟踪服务、加强引导,将“政治上有觉悟、经济上有实力、对家乡有感情”的1007名本籍在外成功人士选聘为“名誉主任”,通过招引项目、投资入股,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0年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农村党建助理员132名,平均年龄32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2021年换届时90%以上的农村党建助理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9人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广水市马坪镇狮子岗村90后农村党建助理员王勇,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后,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现已将狮子岗村打造为远近闻名的美丽村。今年,广水市又补充招录了农村党建助理员24名。

  把后备力量“用”起来。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既要重视外部引进,也要重视本土培养。实施“村后备干部培育”计划,按照每村2名左右的标准,建立1800余名村级后备干部名单。以乡镇为单位组建175个工作组,摸清长期在村的“管理型”“土专家型”“经济型”能人1734名,从中筛选800余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到村“两委”跟班历练,做到“备用结合、能用尽用”。持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近三年累计培养了200余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为村级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供稿人:尚勇、耿现超)

 

随州市:推动800多个村党组织争优“创星”

  随州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五星级”村党组织创建的实施意见(试行)》,引导840个村党组织“争星”“创星”,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质量、减少后进支部存量,着力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立足实际设“星”。围绕“五个振兴”设星。聚焦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和“五个振兴”目标任务,把市委市政府全局性重点改革事项纳入争创内容,设置基层党建星、基层治理星、产业发展星、和美村庄星、乡风文明星。明确底线标准晋星。突出五颗星之间“1和4”的关系,没有获评“基层党建星”的村党组织一律评定为“三星”以下,引导村党组织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好自身建设上。细化任务清单创星。基层党建星对组织设置、“领头雁”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基层治理星细化建立“四会”组织、优化治理单元等考评标准,产业发展星把“三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及联农带农成效等列为重点内容,和美村庄星把“三联体”建设、生态保护等作为评价重点,乡风文明星要求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选树典型模范,每颗星都条目式列出创建标准,让村党组织知道了短板弱项在哪里、应该干什么。如,广水市十里街道双塘村锚定“五星”目标,对照标准补短板,把村里通往凼子湾和新湾的泥巴路硬化成水泥路,不仅让100多户、300多名村民出行更便利,也成功创建成为广水市首批“五星”党组织。

  严格规范评“星”。分“三类别”赋分核分。每颗星总分值都由基础分值100分、加分项、减分项组成,基础分值75分以上、总分值85分以上,获得评星资格。按“四步走”评星定星。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部门联审的方式,分村党组织申星、镇党委荐星、县级组织部门审星、市级五部门联审评星“四步走”,改变以往仅靠组织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确保评定结果经得起检验。有“六情形”不能参评。凡存在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村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被问责处理等6类情形的,村党组织当年只接受考评,不参与评星,倒逼村党组织主动求变,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如,今年随县勤德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能参加星级创建,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要求进行重点整顿。随州市委组织部对勤德村实行提级管理,分析找准问题,制定整顿方案,落实帮扶举措,帮助转化提升,努力让其在摘帽后1年内创成“三星”以上村党组织。

  奖惩激励用“星”。通过“四个挂钩”,将评星结果运用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旗帜鲜明激励担当干事、争“星”进位。与村干部政治荣誉挂钩。“三星”及以上村党组织书记优先评先评优、推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四星”以上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作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人选。与项目资金安排挂钩。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基础上,项目资金优先向“三星”及以上村倾斜。与县乡党委年度考核挂钩。将创建成效量化为分值,纳入市委对县(市、区)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县级党委将评选结果作为镇党委及党委书记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参考依据。与后进党组织整顿挂钩。“一星”及以下村党组织纳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通过严格奖惩,全面形成正向激励有“温度”、反向促进有“力度”的鲜明导向。广水市在实行“四个挂钩”的基础上,加大奖励激励力度,把评星结果与村干部绩效报酬挂钩,并对“三星”以上的村奖补运转经费,极大激发了村党组织“争星”“创星”的积极主动性。供稿人:耿现超

 

随州市:党员教育视频拍摄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党员教育视频是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员教育视频“拍什么”“怎么拍”“如何用”,对广大党员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反映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各级组织部门高度重视。

  一是视频选题不接地气。基层反映,党员教育视频大多选题较为拘谨,题材单一,求稳不求新、怕乱不求变的观念仍普遍存在。没有围绕党员群众“想看什么”“爱看什么”“愿意看什么”来选题,往往是站在说教角度,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选题拍摄。

  二是视频内容缺少热气。基层反映,党员教育视频大多在风格上叙述平淡,严肃有余,缺乏现场感,缺少群众语言;在内容上说教式内容较多,感染力和渗透力不强。将观众视为教育对象,语气多为说教式,无法与观众共情,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体现不充分。

  三是视频传播缺少生气。基层反映,党员教育视频主要在官媒和党建活动中展播,受众群体多为党员,受众方式多为“让我看”,人民群众关注较少,传播范围不够广、影响力不够大,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员教育视频旨在规范党员行为、‌提升党员素质、‌强化党员队伍,最终目的是教育党员更好服务人民群众。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把准群众脉搏,让视频选题更精准。党员教育视频选题应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当前中心工作进行策划,聚焦人民群众最为关切、最感兴趣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党的声音回应群众“呼声”来“解题”。基层党员教育工作者要坚守党员教育视频姓“党”的根本属性,着眼于社会焦点、网络热议,深入基层收集人民群众诉求,将镜头对准基层一线和先进典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挖掘典型,拍摄出来。

  二是站稳群众立场,让视频吸引力更强。党员教育视频应实现平民化表达,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丰富视频表现形式,拓展表现体裁。例如,以评书或地方戏剧形式讲述群众身边的基层党员干部的故事,使党员教育视频更受群众喜爱;把课堂搬到农村(社区),让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在现场与专家面对面提出疑问和看法,专家现场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探索出群众参与的党课录制形式,增强吸引力;更多以微视频展示精彩片段,群众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感受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引发共鸣。

  三是走好群众路线,让视频传播更广泛。利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群众日常使用的新媒体,积极推广党员教育视频,延伸辐射半径,传播正能量,扩大影响力。视频下方加入投票、点赞、评论等互动元素,促进观众与制作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大胆尝试并鼓励党员教育活动(如党员公益带货、田间说“稻”、讲红色故事等)进行现场直播,引导广大群众围观参与,群众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参与者,变传统说教为双向奔赴。(供稿人:陈浩)


四支部写作“尖刀班”:

  随州市依托高层次人才协会打造专家智库。近日,随州市开展高层次人才协会换届重组工作,通过重新设计组织架构、完善运行机制、优化人员组成,集聚了60名本地重点领域拔尖人才为新一届会员。协会聚焦随州重点特色产业,组建了专汽、农产品加工、文旅、新兴产业、教育、卫生等6个专委会,并建立会员建议案制度,打通高层次人才参政议政渠道,鼓励专家会员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协会健全完善了轮值会长、会员交流、服务发展、优先参与专家休假体检慰问活动等运行机制,着力打造党委政府“智囊团”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好帮手”。(供稿人:范邹)

 

  湖北省随州市着力提升年轻公务员专业素养。近年来,随州市围绕提升年轻干部“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综合能力,以防范化解风险、应急处突等为主题,采取择优点名调训等形式,举办年轻公务员强基训练营、提能竞技赛、尖兵训练营等各类研讨班20余期,先后有1100余人次通过同台竞技进一步提升临战水平和专业素养。(供稿人:王鑫)

 

  湖北省随州市结对帮带工作助力新录用公务员能力提升。围绕帮助新录用公务员迅速转变角色,提升岗位能力,随州市持续推进结对帮带工作,从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中选择专业扎实、作风过硬、经验丰富、实绩突出、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导师”,与近年来新录用的620余名公务员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带,通过加强业务知识、经验方法传授,帮助新进公务员练就干好本职工作的扎实本领。(供稿人:王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部机关各支部写作“尖刀班”及成员每周供稿(用稿)情况汇总表(第九期)
下一篇:最后一页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