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4日-8月20日)
单 位 | 供 稿(用稿)标 题 | 供稿人 | 小计(条) |
---|---|---|---|
三支部写作“尖刀班” | 随州市集中攻坚化解还建房办证难题(2023年8月16日在湖北省深化实践活动简报第33期刊发) | 李玉诚 丁定定 李乐乐 | 3 |
随州市组建“红色智库”助力红色美丽村建设 | 尚 勇 耿现超 刘 路 | ||
随州市:力量持续下沉 服务不断提升 | 尚 勇 耿现超 刘 路 |
三支部写作“尖刀班”:
深化实践活动中,随州市把化解还建房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办理,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化解还建房办证难题。截至7月底,已为3175套还建房办理不动产权属证明,剩余666套还建房相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正有序推进。
全面摸清底数。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由于存在规划不明确、质量不过关、消防不合格、税费缴纳不及时等历史遗留问题,随州市有3800多套还建房无法办理不动产权属证明,群众反映强烈。为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随州市将解决还建房“办证难”问题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开展集中攻坚行动。二是开展全面摸底。组建工作专班对20个还建房项目的土地、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安置分配等情况,采取清查资料台账、实地走访核查等方式开展“拉网式”清理,找准问题症结。三是建好问题清单。针对清理的30余项具体问题,分类形成问题清单,一个问题明确“一份时间计划、一套解决方案、一个办理时限”,销号推进解决。
务实谋划解决路径。一是找根源。工作专班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项目、社区、住户1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20多条,查找项目规划建设、消防验收及不动产登记等环节问题根源。二是找思路。坚持“尊重历史、有解思维、依法依规”工作导向,全面梳理国家、我省关于处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属地辖区负责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办公协商,研究化解思路。三是定路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10套工作方案,做到“一题一策、一类一策”,同时建立完善化解工作关键事项、重要节点“日研判、周调度、月总结”机制,有力推动问题解决。
全力打通办证堵点。一是多方联动。建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随州国投公司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督办建设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等责任主体对相关遗留问题逐项清理、限时完善手续,成功解决还建房规划、质量、消防验收和税费缴纳等难题25个,打通了还建房办证堵点。二是靠前服务。对已完成房产总证办理的还建房项目,相关部门及时主动做好办理分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属地社区积极宣传办证政策,组织群众提前准备办证资料,做到填报一批、复核一批、办理一批。三是建立机制。对在建的安置房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建设单位对新建还建安置项目加强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切实把影响还建房办理权属证明的的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安置工程建设成群众满意的“安心”工程。(供稿人:李玉诚、丁定定、李乐乐)
随州市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本地红色资源,组建“红色智库”,吸纳政治素质过硬、具备党史研究特长、能够开展党史讲座或现场教学的39名同志为首批专家顾问,切实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深挖红色资源。根据首批39名专家顾问的研究特长,确立《工农红军在随县》《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背景下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总结新四军第五师开辟随南白兆山抗日根据地的八大功绩和六大精神》等研究课题42个,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座谈会或研讨会,分享研究成果,已累计评选出优秀党史研究文稿20篇。
开发红色课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丰富红色美丽村建设内涵,深化红色美丽村现场教学,已编印红色美丽村现场教学教材4本,开发《北上先锋--英雄红25军》《桐柏山下“小花”香》《新四军第五师在九口堰的烽火岁月》《战火纷飞中的江汉公学》等15个红色精品课程和现场教学课程,去年年底评选出优质课程10个。
修复红色遗址。注重对红色资源的内涵挖掘和价值阐释,综合应用“红色智库”研究成果,高标准规划建设红色景点。以国家、省级财政扶持资金为牵引,吸引和撬动社会资金2亿多元,已打造5个政治生活体验馆,修复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战地医院等红色遗址10余处,新建和改建中共鄂豫皖中央局、江汉军区等纪念馆、陈列馆8处。
讲好红色故事。组建“红色智库”巡回宣讲团,推动红色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已开展红色故事宣讲120余场次,受众1万余人。去年以来,市委党校组织主体班近千名党员干部到红色美丽村接受现场教学,“红色智库”专家授课,以红色资源教化育人、凝心聚力。
发展红色旅游。征集“红色智库”意见建议,按照“革命遗址+党史学习教育+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思路,串联全市10个红色美丽村,规划红色旅游路线,助力乡村振兴。先后举办旅行者联盟随州大会、“研学旅行小代言人”等活动宣讲红色景点;开发“埋锅造饭”自制红军餐等体验项目,丰富活动载体;培训红色美丽村讲解员60余人,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红色美丽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村民收入日渐提升,幸福感越来越强。(供稿人:尚勇、耿现超、刘路)
随州市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开展机关单位包联社区、党员干部下沉小区、党员群众集中攻坚活动,通过组织联动、党员带动、干群互动,推动一批民生实事落地落实,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机关单位包联社区办实事。实行市县两级联动,26名市级领导、102家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示范带动县级领导和单位全覆盖包联94个城市社区,全市1744个机关党支部与1056个城市住宅小区党支部“结对子”,推进机关单位党建、行政优势资源等进社区,帮助解决社区(小区)所急、居民所盼的难事实事。累计划拨资金2000余万元、出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次,指导支持结对社区创建红色物业示范小区198个、建设小区“红色驿站”383个、建成老年幸福食堂8个。在“红色驿站”配备除颤仪、饮水机、雨伞等物品4000余件,免费为小区居民、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环卫工人等提供暖心服务6万余次,以小切口展现为民服务大情怀。
党员干部下沉小区解民忧。69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包联社区和居住地小区报到,办好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精准编入下沉工作队和社区各类服务岗,为老弱病残幼等群体提供服务4800余次;精准编入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1300多名下沉党员干部分别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和楼栋党小组长,开展服务8000余次;精准编入小区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等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服务3200余次。建立“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的“567”机制,每周五,下沉党员干部集中到社区开展规范户外广告、改善环境卫生等6个专项行动;每周六,居住地报到的党员干部集中到社区开展结对帮困、文明劝导等4个志愿服务;每周日,居住地报到的党员干部自愿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打造在职党员干部“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常态化下沉社区新机制。今年来,下沉党员干部累计参与清理乱搭乱建、入户宣传等“十大行动”10万余人次,得到了群众的点赞好评。
党员群众齐力攻坚强治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组织发动群众一起干、一起建,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曾都区新丽小区以前乱搭乱建现象普遍,社区党组织借助老旧小区改造东风,引导居民“众筹”资金68万元,完成立面粉刷、强弱电改造、绿化种植、监控安装等项目,新增停车位28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采取财政补贴激励、结对部门适当支持、小区居民自筹的办法,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200余部,让小区居民告别“上下为难”。针对市民长期关注的城区老火车站周边环境杂乱差问题,出动执法人员220余人次、发动志愿者500余人次,引导群众清除私搭棚屋、堆放杂物、圈占菜地等。利用小区“逢四说事”室、板凳会、“一约四会”等协商议事平台,定期组织社区党组织、小区业委会、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联合协商执法,拆除违法建筑2800余平方米,解决小区噪音扰民、楼顶种菜等矛盾800余起,改善了社区居住环境。(供稿人:尚勇、耿现超、刘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部机关各支部写作“尖刀班”及成员供稿(用稿)情况汇总表(第一期)
下一篇:部机关各支部写作“尖刀班”及成员供稿(用稿)情况汇总表(第三期)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