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香菇生产基地,一排排菇棚整齐排列,数十名工人不畏酷暑翻料装袋,一派繁忙的景象承载着群众增收的希望。
郝店镇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着眼“一朵菇”全生产周期,实施党建赋能菇产业行动,把优质服务融在菇链上,香菇成为村民们的“共富菇”。
整合资源,集中制棒
郝店镇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禀赋,有数十年的香菇种植历史。以前,部分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见缝插针”种植香菇,每年产量不足10万棒。
关店村的乡村合作公司成立后,整合了村里土地、资金等资源,新建厂房购买设备,采用“集中制棒,分散种菇”的形式,实行统一大棚租赁、统一制作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带动全村走“以菇致富”路。
香菇长成什么样子,关键看棒料。为解决农户自主制棒存在的棒料配比不科学、菌棒烘干温度难掌控等问题,该村新建了标准化菌棒加工厂,采购香菇袋料加工设备,承接村民“制棒订单”。农户只需将菌棒带回家进行培育,静待出菇即可。
菌棒加工厂年生产能力突破百万棒,助推菇农实现了从“千棒菇”向“万棒菇”迈进。“过去一个农户制8000棒香菇,需要请10多个人帮忙,现在委托乡村合作公司,全程使用机械化制袋,省时省心,每棒香菇成本还降低1.6元。”关店村党支部书记、合作公司董事长李绪强介绍,“今年香菇种植规模达到105万棒,预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元。”
全链赋能,村民共富
“我要 1万棒!”“我要 3 万棒!”……今年 3月,在郝店镇共享菇园认购大会现场,香菇种植户、知名企业代表纷纷举牌认购菇棒,105万棒菌棒不到10分钟就被认购一空。
“以前想种菇一没技术二没劳动力,乡村合作公司给我们带来了大实惠。”关店村村民王茂家说,“去年试种3000棒,仅头两茬就获益3万余元。”此次,他高高举起认购1万棒的认购牌。
关店村流转村内抛荒地、闲置地126亩,建设共享菇园。由乡村合作公司整合资金统一建设现代化香菇外棚,并以每平方米5元的价格租给菇农使用。通过共同缔造的方式,充分调动菇农积极性。
每年春季,该镇召开共享菇园认购大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实现按需制棒,同时也能预估下一季香菇种植规模,提前为配套设施做准备。
该村还组建了“党员+技术骨干”志愿服务队,从搭内棚、点菌、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为菇农进行“手把手”教学。建立“香菇产业链”微信交流群,随时为菇农答疑解惑,对菇棚的浇水、通风等进行实时提示。每月举办“讲菇事”院场会,说香菇装袋经验,谈种植收获。
目前,关店村共带动115户农户在家种植香菇,户均年收益6万元以上。
产销融合,培育品牌
“菇”容华贵的“菇奶奶”,“菇”色天香的“小菇妈”,“菇”彩多姿的“俏菇娘”,“菇”中鲜品的“郝鲜菇”……这些俏皮的名字,正是郝店花菇的新名片。
郝店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创建,实施乡村合作公司品牌赋能行动,重点打造了飞客小镇“一朵菇”的花菇品牌。郝店镇镇长张鸿说:“我们根据花菇品相对产品进行细化分类,打造‘3+1’品牌矩阵,进一步强化花菇品牌影响力。”
着眼市场构建集香菇储存、产品深加工、外贸出口等为一体的产销融合网,为香菇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和菇农持续增收提供保障。购置标准化冷库和烤箱,方便相关加工和储存;争取项目支持,建设广水市香菇交易市场,让菇农种得舒心、卖得放心。
该镇以香菇产业链为基础,吸引香菇深加工企业入驻关店村,加工香菇脆、香菇丝、香菇酱等休闲食品,放大香菇的附加值。目前,已成功招引一家香菇酱企业落户,年外贸出口400万美元。
从一根“栎木棒”到一个标准“菌袋”、一瓶“香菇酱”,郝店镇通过香菇全产业链实现了“少数人富”到“大家富裕”。去年,关店村入选湖北省第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