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水市充分挖掘境内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的红色资源,紧紧围绕“支部强、产业旺、生态优、治理好、村民富”目标,因村制宜指导3个红色美丽试点村坚持“党建+红色文化+N”模式,用好红色资源“催化剂”,激活乡村振兴“红动能”,描绘出一幅“村级产业初具规模、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湾组生态和美宜居、邻里乡风朴实文明、共同缔造深入人心”乡村振兴美丽画卷。3个红色美丽乡村成为全市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红色教育的典范和样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湖北广电长江云、《党员生活》先后予以报道。
选优配强队伍,建强基层堡垒。将红色美丽乡村建设纳入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市镇领导班子成员联包村制度。把红色美丽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头雁”工程、“双创”工程重点培养范围。通过集中开展政治教育、业务培训、比拼交流、现场观摩、帮带培养、在“广水党建”微信公众号集中展播“头雁”工程典型案例等系列措施,着力锻造有情怀有激情有担当的领头雁。按照主职不少于1人、副职不少于2人、入党积极分子不少于3人标准,加大后备干部储备培养力度,不断优化红色村“两委”班子结构。采取结对帮带、跟班学习、岗位锻炼等实践方式,依托市镇党校、“双创”工程、“乡村振兴领头雁大讲堂”提升理论水平等综合途径,全面提升红色美丽村“两委”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统筹整合资源,拓展教育平台。将红色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市级发展战略,融入全域旅游创建总体规划编制,统筹全市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组建红色智库专家团,分村编制建设实施方案、巩固提升方案、详实工作台账,不定期进行调度抽查,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要求,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建设原则,以塘畈村红色旧址群为核心,修缮建成“鄂豫皖中央局成立旧址纪念馆”,成立广水市吴店红色教育基地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5人;在肖店村、浆溪店村、三土门村,分别修缮建成3个政治生活馆。选取6个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行政村,打造广水市级红色美丽试点村,从党费中支出一定数额经费,用于修缮红色遗址,不断拓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平台。按照“编好一本本土红色教材、讲好一节本土红色党课、建好一条本土红色线路、开展好一次本土红色教育”思路,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市镇党校必修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固本培元育人功能,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截至目前,建成的“鄂豫皖中央局成立旧址纪念馆”和3个村级政治生活馆,已接待市内外党员群众50万余人次。
健全联农机制,发展集体经济。在红色资源相对集中的吴店镇成立红色美丽村联合党委,整体规划打造红色美丽村示范带,做到资源共联、人才共育、设施共用、效果共享。围绕“以红引绿、红绿相融、文旅融合、强村富民”思路,依托村级经济组织及乡村合作公司等载体,健全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市镇合作公司融资、村级自筹、向外争取、社会吸纳等方式,统筹整合资金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依托红色旅游服务合作社和电商平台,多途径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多渠道助力农民增收。2023年,3个红色美丽村合作公司成势连片规模发展香菇、油茶、小黄姜、本地羊、黄牛、云雾米、黄桃、黑斑蛙、吊瓜、马蹄等特色产业,共营收228.8万元,372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增加收入88万余元。
强化党建引领,共建和美乡村。围绕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村委会+村民小组理事会+联户长”三级治理服务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治理格局,通过专题会、座谈会、庭院会、板凳会等方式,引导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坚持“一约四会”制度,实行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积分制”管理,制定矛盾化解、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提升、护林防火、义务巡逻、志愿服务、模范典型等具体积分事项,让村民行为量化积分,每季度可到村共同缔造超市将积分兑现为生活用品或奖品,激发村民共建和美乡村的内生动力。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最美乡贤”“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儿子”“好媳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以乡村合作公司利润为基础,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方式,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目前,3个红色美丽村全部蝶变为“无访村”,成为集红色教育、培训、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红绿融合旅游胜地。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