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工作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四川省古蔺县作为中央红军和毛泽东入川第一县,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古蔺县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擦亮新时代“红色蔺州·党建领航”品牌,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奋力答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答卷”。
筑牢红色堡垒,答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的“时代答卷”,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质量,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抓手,牢牢抓住“一肩挑”干部这个关键,建立责任落实、绩效考评、动态调整管理等机制,着力抓班子、带队伍,锻造一支“钢铁队伍”。创新实施“先锋示范工程”,激励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解决发展瓶颈、基层难点、工作堵点、治理痛点等方面突出事项,提高党员“先锋指数”。积极撬动各级力量和资源直接到村,将重心向基层下移、项目向基层投入、经费向基层倾斜,有力破解基层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高基层工作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全力实现组织强、全域红。
建好红色村庄,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充分发挥基层“火车头”的引领作用,坚定“引”的方向、强化“带”的能力,探索“跨村联建、村企共建”形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基地上、经济组织上,聚力打造一批红色产业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不断提高群众收入。建立“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工作思路,发挥全县3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全域乡村振兴,加快推动“一村一品”发展,聚力打造红色村200个以上,让美丽乡村从“盆景”变“全景”。要坚持“经济区”思维、“市场化”理念,实施“红色+文旅”“红色+产业”“红色+生态”融合发展,织密项目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聚力打造一批红色中心镇,全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
弘扬红色文化,答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答卷”,让精神生活“富”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要深入挖掘“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在深化思想引领中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实施红色党建示范创建工程,建设一批红色院坝,常态开展“八倡导八革除”等宣讲活动,全力整治陈规陋习,创建一批省级、市级文明村。大力实施“红色+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结合古蔺花灯等非遗技艺,开展红色文化研讨、红色精品创作、红色文艺演出,在古蔺融媒APP开设好人馆、榜样站等展示区域,唱响优秀文化“主旋律”,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创新红色治理,答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时代答卷”,让人心民心“聚”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心是基层治理的试金石,要积极探索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导的“红色治理法”,将各类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统一纳入党组织构架,持续巩固“四级包保”工作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革命老区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心治、智治“五治”治理模式,横向推进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平台建设,纵向推进县乡村组四级调解平台建设,不断延伸完善十户联防工作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深入实施“民心守护”工程,建设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的三级联动平台,推动“最多跑一次”事项100%覆盖,推动旗帜在基层飘扬、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凝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下一篇:广水街道驼子村党支部书记黄艳峰 "汉江创客英雄汇"展风采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