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征程,十年奋斗。十年来,曾都人民用不懈的执著与辛勤的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开创了曾都改革建设发展的“黄金时代”,一个更具活力、更显和谐、更加美丽、更有未来的新曾都,清晰呈现在世人面前。
今日之曾都,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新城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项项民心工程悄然铺开。车水马龙,井然有序;商业繁华,门庭若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曾都,在新时代不断谱写出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A 稳增长促转型工业经济更强劲
2005年,湖北泰晶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随州,2008年泰晶科技园投产,2013年泰华科技园投产,2016年9月在上海交易所A股上市,成为随州市首家在A股主板上市企业。
经过十余年历练,湖北泰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国内外同行不可忽视的一支强大力量。
泰晶电子是曾都区企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她的成长壮大也见证了新曾都成立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十年来,曾都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主战略,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2018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148家,实现总产值361.32亿元,增长10.76%,工业增加值84.29亿元,增速达8.3%。
“区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对内要整合资源,创优发展环境;向外要引进大企业,拓展新项目,这样才能不断壮大经济实力。”这是曾都区历任领导的共识。
十年来,曾都区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引导工业企业加快技改升级步伐,推动企业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让老企业萌发新动力,老产品焕发新气象。
程力集团与韩国、意大利、美国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并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国内首款六驱森林消防车、多功能清洗车,今年再次入围中国民企500强;金龙集团创新管理推进清洁环保生产,煤渣回收做建材,残余布料做绳索,生物质锅炉残渣肥田,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96%,取得良好经济和环保效益;金银丰食品投资3亿元,引进国内领先的食品加工装备,打造华中最大挂面和熟食面条生产基地,首批4条生产线投产;力神专汽牵手湖北圆通共同建设东合专汽产业园,打造集专用车及新能源的研发、生产、改装、销售及汽车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园,目前部分投产运营;泰晶科技主板上市后,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3个技改项目在随城南北三地段同时上马;华昶科技2015年从洛阳镇租借厂房起步,3年时间业绩成倍增长,去年选址曾都经济开发区异地扩建升级,即将全面投产。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好的营商环境,多年来,曾都区以打造服务企业“排头兵”,争做企业“娘家人”为己任,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切实降低企业税负成本、融资成本、资源要素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搭建政商交往、政企沟通的制度化平台。
湖北香思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落地过程中遇到拆迁等问题,曾都区先后2次到现场召开办公会,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常森机械是以商招商项目,在落地过程中遇到土地审批、规划等方面问题,曾都区先后5次到现场召开办公会,该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电泳处理210万㎡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截至目前,曾都区已组织“周六现场办公”88次,面对面倾听企业家心声,实打实解决困难和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B 重特色兴产业美丽乡村更宜居
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洛阳镇小岭冲村广场上音乐响起,村民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幽静的小山村欢快热闹起来。
近年来,洛阳镇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实施“品质乡村原味版——印象乡村”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口袋越来越鼓”。
自发展全域旅游以来,洛阳镇初步形成了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红色教育游、国家4A级景区千年银杏谷田园生态游、明玉珍故里和古迹岭屯兵地历史遗迹游、陈家寨生态园库区风光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综合收入达2.2亿元。
扶贫路上不落一人。该区按照“贫困户跟着产业走,干部跟着贫困户走,企业跟着干部走”的思路,大力发展香菇、艾叶、银杏、鱼虾、光伏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对象脱贫致富。与此同时,该区紧盯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弱有所扶。今年上半年,先后实施危房改造588户,落实基本医疗报销 5318人次,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1624人,高中免学杂费325人,并为5968名低保对象、1636名特困人员提供生活补助。
如今,穿行在曾都农村,一家家龙头企业热火朝天,一处处田园综合体串珠成线,一个个新农村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农业生机勃勃,农村繁荣美丽,农民笑逐颜开……
曾都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紧贴时代脉络和曾都实际,走出一条具有曾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曾都区坚持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线,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四个一批”工程做大农业“龙头”,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集聚发展,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深度融合。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打造香菇、茶叶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0个、地理标志3件。2018年区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91.28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8.18亿元,同比增速4.5%。
与此同时,曾都区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康养等新产业,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产业融合示范村3个、绿色乡村36个,多种模式建设特色民宿点5处,千年银杏谷荣膺“魅力中国城”魅力生态景区。2018年乡村文旅接待游客570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35亿元。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富了钱袋子,还逐渐地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主人翁意识。如今走在洛阳镇的村里,地面干净整洁,树木生长旺盛,空气清新,舒适宜人。“现在的洛阳镇,人人都是护林员和保洁员,原因很简单,城里人到我们这来,图的就是绿水青山,我们把环境破坏了,不就是砸自己的饭碗么。”永兴村村民周银芝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曾都区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和做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开展“两拆两整两建”,即拆违、拆旧,环境整治、房屋整修,建生态廊道、建产业基地。强力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18000户“厕所革命”,占三年总任务的80%。精准灭荒工作全面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进入试运行阶段。在全省率先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验收,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C 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更美好
夏日炎炎,曾都经济开发区新五丰学校建设工地一片繁忙。“学校计划投资2亿元,建成后将有效缓解超级大班现象。”该校校长董进介绍。
曾都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真金白银”投入,在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频出实招,让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各项民生事业齐头并进,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城乡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方便群众就医,曾都区深入贯彻落实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不断筑牢全区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2018年,曾都区在建设医疗技术协作平台上发力,5家基层单位与曾都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联系,开展远程诊断、在线会诊、教学,提高了疑难重病诊疗水平。医共体正式挂牌成立,以曾都医院为龙头,8家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医共体内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就诊转诊的无缝衔接。曾都医院专家定期到各成员单位参与查房、会诊、讲课,让医务人员现场学习先进的诊疗方法和理念,让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
“道路通畅了,困扰大家这么多年的老问题终于解决了。”家住东城办事处聚玉东街的陈女士对当前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城市环境卫生是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政府管理的难点。为切实抓好城区小街小巷保洁工作,曾都区掀起环境卫生、市容秩序、街巷环境、“三长”包保、违法建筑、渣土运输、户外广告、“门前三包”、乡村环境、不文明行为等十大整治行动,全面向拉低城市颜值、影响生活品质的脏、乱、差、堵、违宣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几年,曾都区教育基础设施变化尤为明显,2018年,白云湖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成为随州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白云湖学校成为曾都教育发展典范。与此同时,五丰学校、鹿鹤学校、编钟学校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多年来,曾都区社会保障也愈发完善,围绕“统筹城乡惠民生、便民服务促和谐”的总体目标,曾都区积极调整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水平,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社会政策托底”,全力补齐民生短板。以实施“社保共享计划”为抓手,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区教育、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曾都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引领全区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开足马力向前冲,再创发展新辉煌,以品质随州示范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曾都区司法局多举措加强作风建设
下一篇:曾言:开辟干事创业新境界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