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下基层”这个“生动教材”
来源:随州组织网      作者:曾都区西城街道 董思维      发布时间:2023-12-15 08:55:07

         1988年,习近平同志到福建宁德赴任,不到3个月走遍9个县,以调查研究破题开局,“四下基层”由此发轫。35年的传承实践充分证明,“四下基层”既是思想也是作风,既是制度也是方法。随着社会发展,更加彰显出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在神州大地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我们要用好“四下基层”这个“生动教材”,确保主题教育在基层秋色中结出硕果、香飘满园。
         坚持为民导向,明白“为了谁”,传承“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作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时候,做到认真思考“讲什么、对谁讲、怎么讲”的问题,以“大白话”“咵家常”的方式,将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时候,坚持“同坐一条板凳”,努力触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百姓的心窝,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论是“四下基层”还是“四个万家”,不论是“枫桥经验”还是“浦江经验”,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党坚持“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信仰。基层青年干部,需树牢正确政治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视为“第一标准”,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少些“锦上添花”的虚事,将群众的声音作为改进工作和作风的“营养品”,努力用自己的“辛劳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怎么做”,厚植“将会议开在田间地头”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从1988年古田县的一朵小菌菇,到开出了满山遍地的致富“幸福花”;从“福鼎白茶”里的一片叶子,到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从宁德这个昔日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到逐渐嬗变的“黄金发展高地”……追寻总书记奋斗的足迹,细细体悟“心”沉基层、“脚”踩泥土、“身”入基层的“一线工作法”。要主动到群众意见集中、改革攻坚难度大、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瞅准“硬骨头”精准发力。不能因为问题小就“看不见”,更不能因为困难大就“放一放”,要把“端坐会场”变成“直插基层”,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坚持务实导向,明晰“做什么”,树立“把文章写在广袤大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好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第二批主题教育与第一批相比,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不光要听“唱功”,更要看“做功”,将调查研究的成果一件一件落实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国之大事”中,落实在解决群众烦心闹心的“关键小事”上。运用好“共同缔造”工作法,汇集群众的“金点子”,力争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以治理“深度”提升民生“温度”,将“调研报告”书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热土,把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翻越“浪浪山” 青年当砥砺前行
下一篇:算好“三本账”让主题教育“一目了然”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