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对关系” 探寻基层变通“最优解”
来源:曾都区西城街道      作者:董思维      发布时间:2023-06-29 18:19:46

  “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李强总理的这句话,本应是基层自主性、创造性的最好诠释。然而,随着基层治理日益规范,过去强调“摆平就是水平”的基层“变通”缘何变少了?归根结底,是基层干部不敢变通、不会变通和不想变通。在笔者看来,变是路径手段,通是治理目标,变通不是变心,不应觉得羞耻。甚至一味“照章办事”,反而催生新的形式主义。要破解这种新形式主义,应该把握“三对关系”。

  把握“刚性”与“柔性”的关系,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破解“不敢变通”难题在政策执行中,必要的“过程管控”当然必不可少,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基层干部没有一丁点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裁量权,稍有逾矩就“上纲上线”“喊打喊杀”,必然就使得政策落实走样走偏。长此以往,甚至会朝着两个极端发展:一是“照搬照套”,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做;另一个是“躺平摆烂”,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宁可不做事,也不愿“背锅”。这与施政的初衷严重背离。在笔者看来,要用好基层干部考核的“指挥棒”,应该将刚性的考核原则与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基层干部执行政策效果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比如开展民政低保大数据核查,除了要看必须核查的“线索账”“经济账”,更要看取消兜底后老百姓日子过不过得下去的“民生账”。督检考工作多看看具体事,多听听群众言,持续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吃下“定心丸”,让踏实做事的干部轻装上阵,考核“指挥棒”才能更有公信力。

  把握“上情”与“下情”的关系,建好能力提升“助推器”破解“不会变通难题基层作为落实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有责任做好政策的传达、解释、落地工作。一方面要吃透上清。只有将上级的人社、医保、惠农、旧改等业务政策、条令法规学懂弄通,用“大白话”翻译好、宣传好,才能在落实时争取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做到以理服人、取信于民。另一方面要摸清下情。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则是变相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变通本身是中性词,指的是针对具体情况,做非原则性的、灵活的变动。如果掌握得当,可以使政策规定更好与基层实际结合。相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确实也能滋生灰色空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有责任有能力去厘清“合理变通”的边界,秉着一颗公心,做到手中有术、张弛有度,真正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把握“真学”与“真信”的关系,掌好理想信念“方向舵”破解“不想变通难题让“躺平干部”躺不平、“摆烂干部”摆不烂,拒绝懒政庸政怠政思想。明知有些政策不符合实际,还要“生搬硬套”本质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坚持以“真学”促深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不断从《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教材中汲取政治力量、思想力量。坚持以“真信”促转化,在主题教育中自觉校准纠偏,做到真信真悟,促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做到讲政治、顾大局,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底气,书写基层治理的“真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话端午文化 承古人之志
下一篇:踏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版权所有: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网站维护:随州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